三农B2B网讯 进保福村的路,还没有硬化。汽车扬起的灰尘呛人。道路两旁的丘陵,栽满了苗木,看不到一块空闲的土地。香樟、广玉兰、桂花树、紫薇……冬季的保福村,看不到印象中的萧条。
在保福村,家家户户都种苗木。这个独具特色的苗木产业,让在贫穷中挣扎了几代人的保福村农民,终于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董书忠说,全村80%农民都利用闲置山林和土地种植苗木,10余户农民资产已过10万元。昔日的荒山如今成了“香饽饽”,村里再也没有一处闲置土地。
打造苗木产业 发展红色旅游
保福村紧邻梁子湖,没有工业项目,没有污染,青山绿水,气候宜人。
2002年以来,江夏区老区建设促进会筹集100多万元,修缮了阳清水库机站,疏通了淤塞的沟渠,改善了水利设施。
村支书董书忠说,未来的保福村将走两条路:一是成立农民合作社,发展特色种植,如苗木基地、水产基地、紫甘薯基地等;二是借助天子山红色旅游村开发机遇,打造“抗日老街”红色旅游。目前,梁子湖风景区管委会已投资1700万元,恢复保福村老街原貌。
致富带头人开上了凯迪拉克
仅仅用了10年时间,保福村完成了蜕变。这种变化,得益于能人杨东全的带动。
杨东全今年50岁。2002年以前,杨东全一直在村里经营农副产品。去了一趟湖南柏家镇后,他带回了一条致富路。
“那个时候,村里到处是荒山,没人耕种,我以不高的价格,承包了500亩荒山。”杨东全说,他种植了广玉兰、桂花树、樟树、樱花、红枫……7年后,苗木带来的收益,一年比一年高。去年,他种植苗木的纯收入约50万元。
杨东全这个致富榜样,推动保福村苗木产业的发展。“保福村周边4个村的农民,都跟着种苗木。”村支书董书忠说,杨东全甚至免费向农民提供幼苗,进行技术指导,还帮助农民将苗木销往武汉。
杨东全估算,他种植的500亩苗木,总价值约2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