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临高古树木沉睡千万年 亲历“沧海桑田”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树木 » 新闻资讯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临高古树木沉睡千万年 亲历“沧海桑田”
发布日期:2012-11-20 09:05:10  浏览次数:8

    硅化木,又称木化石、石化木,是千万年前的树木因某种原因被迅速埋到地下,树干周围的化学物质如二氧化硅等,通过地下水渗透到树木内部,替换了原来的木质成分,但保留了树木的形态,后又经石化作用最终形成。

  经过漫长的沉睡,如今它们又睁开眼睛,看到了一个新的时代,只是全身僵硬已化成石,而树干、树皮纹理甚至是年轮还那样清晰可见。

  如果它们有知觉,该如何定义“沧海桑田”?

  踏进临高县南宝硅化木保护站,迎面即看到一块树根样石头矗在空旷的草地上,触摸之下,表面或粗糙如父亲勤劳的大手,苍劲有力;或细腻光滑如那新生婴儿的皮肤,温润如玉;轻轻敲上去,发出清脆的叮叮声,仿佛在轻声吟唱一则悠长的故事。这些就是见证地球沧海桑田的硅化木。

  硅化木保留了树木的木质结构和纹理,颜色有土黄、淡黄、黄褐、红褐、灰白、浅白等多种颜色。与硅化木不同,形成煤的树木是在树木死亡后,未经瞬间掩埋,先出现腐化变质才被泥沙覆盖。

  埋了25年的秘密

  黄计青老人最先使南宝硅化木进入公众视野。黄老是南宝镇古道村人,出生于1940年。

  黄计青退休前在临高总工会做美工工作,每个周末都从县里回家探望父母,喜欢大自然的他时不时去山里转转。

  1979年的一个周末,黄计青跟以往一样回家探亲,不同的是,这次他是去南宝区西北边的一片山林,路过龙洞溪沟时,无意中看到一些像树的石头,对化石有些了解的他意识到这就是树化石。

  “树的纹理和年轮很清晰,外形和树相差无几,但是用手一摸,坚硬无比,明显是石头。”黄老回忆说。黄老平常有看报纸和杂志的习惯,看过关于化石的报道,所以他判断这应该是树化石,但并不知道是硅化木。

  发现树化石后,他并没有告诉其他人,一是考虑化石在山林里,山路难走,车不能进,化石无法搬运并得到妥善保存;二是担心别人知道后化石有被挖走盗卖的危险。

  这秘密一埋就是25年。

  时间到了2003年,硅化木在南宝地区其他地点相继被发现,但是了解树化石的人寥寥无几,更多的是把它当成一种“稀有宝贝”,着眼于它的经济价值。

  “当时大家都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只觉得是好宝贝,能卖不少钱,挖出来卖到几千元甚至几万元都有。”硅化木保护站的工作人员说。

  2004年,黄老向南宝镇政府告知树化石之事,希望能对这些化石采取保护措施。“这么有研究价值的化石怎么能卖掉呢,这树得多少年才能成化石啊,多可惜,该好好保护才是。”黄老心痛地说道。

  也是从那时起,当地公众开始对硅化木有了一定认知。随后,南宝境内多处又发现了硅化木。其中,最先发现硅化木的地点在南宝镇的龙洞溪沟,另一个大量挖出硅化木的地点在宝来桥,位于文澜江上游。

  为了保护并研究古木化石,2008年7月,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拨付资金建设了临高县南宝硅化木保护站,保护站位于南宝乡村公园内,截至目前,共收藏35块硅化木,都来自于南宝镇博廉村委会的文士老村。已出土的硅化木中,最重的一块儿重达一吨半,需要15个青壮年才能抬得动;最轻的只有10斤左右。

  2009年12月20日,面积为51平方公里的临高县南宝硅化木地质遗迹县级保护区正式成立,此后又树立了保护区界碑4座。

  根据海南省地质研究院已采集的硅化木实物研究分析,南宝硅化木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原地保存型,化石初步形成后没有经过水流搬运或搬运距离较短。原地保存型一般较完整,呈浅灰色、浅黄色,表面较粗糙、个体较大,直径一般50~70cm,长度一般

  50~150cm。此类硅化木被埋藏在水流较平稳、水深较深的湖泊之中。这类硅化木硅化程度不高,树木被迅速掩埋之后,由于硅化作用时间较短,或者二氧化硅成分较少所致,保存了树木的原生形态特征。

  另一种属异地保存型,即树木被初步硅化后,经过水流搬运距离原地较远。异地保存型个体直径相对较小,一般20~50cm,产出层位在砂砾层。这类硅化木发现的数量较少,硅化木表面在水流搬运过程中被刮平、磨圆,呈浅黄色,表面较光滑,色泽较均匀,更为坚硬,但树木纹理不明显,仅保留树木外形。

  沉睡千万年的“古树木”

  海南省地质研究院对硅化木埋藏的地层分析显示,临高县南宝镇的硅化木形成年代距今约为2303万年—1160.8万年,或更晚一些,埋藏在土或沙的地层中,分布密度不是很密集,有些分散。

  “硅化木目前只在乐东、临高和万宁有发现,深度一般为地下2米左右,乐东硅化木埋藏在岩石中,万宁出土的硅化木还在鉴定中,南宝硅化木是新近纪中比较年轻的木化石,对研究当时的地理环境有很大价值。”海南省地质研究院水环处工程师柳长柱说。

  新近纪是新生代的第二个纪,人类的出现是这个时代的最突出的事件,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高度

  发展,生物界的大部分面貌与现代更为接近。

  根据海南省地质研究院的结果证明,临高硅化木形成有三个地质条件,首先,树木必须在水中;其次,其上要有泥土沙石掩盖;第三,水中必须富含矿物质。

  当时的南宝地区乃至更广大区域属于南亚热带气候,潮湿多雨,植物茂盛。由于地势较低,盆地中汇集

  了大量流水,沉积了大量冲击物。随着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巨大变化,暴雨和长时间强降雨造成山坡土体垮塌,所形成的泥石流短时间内将盆地中的森林掩埋。

  在随后的千百万年里,流水带来的泥沙不断覆盖在死亡的树木上方,树体开始和周边的介质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最终被硅化成硅化木。“树木在被二氧化硅等化学

  物质硅化的过程中,木质中含有的盐分和矿物质被析出,形成无色结晶,在压力和温度的作用下,硅与其分解时的杂质组合在一起再次结晶,硅再度结晶会将木的结构加以破坏,通常会导致新的矿物形式出现。”柳长柱解释。

  此后,随着地壳缓慢抬升,原本位于地下深处的硅化木开始一点点接近地表,再经流水不断侵蚀,覆盖在硅化木上面的地层逐渐消失,“古树木”才得以重见天日。

  展示历史的科普“读本”

  “就目前而言,只是偶尔有一些自驾游的旅客会顺便来保护站看看。硅化木保护站免费开放,目前还在重新整修中,建一些展台。硅化木不但对研究临高的地理环境重要,而且也给游客展示了古临高的演化历史,让世人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临高。”保护站站长庞少宁说。

  “一方面,南宝硅化木的旅游开发仍显粗疏,应该加大宣传,以硅化木为重点,开发文士老村硅化木产地保护点,其次为文士老村榕树建文化长廊,再开发冷泉和温泉。”海南省水文地质专家李福说,“另一方面,南宝硅化木有很高的科普价值,可以把它广泛用于学校教材,让更多不同专业的学生对硅化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现在在龙洞溪沟深处还有不少硅化木,但是体积大、重量大,需要一定的搬运经费,目前还没有能力完全将它们收集起来,需要政府多给予支持和帮助。”庞少宁遗憾地说。每天来保护站守护这些木化石成了他的乐趣。“没事就来溜达溜达,看看它们,摸摸它们,就像看到了古代临高是怎么一步一步走到现代的。”

  “为避免外界环境大变化损害硅化木,它们的存放环境应保持一定的恒湿度,这个湿度目前还在研究中;除此之外,硅化木保护站还可作为科普教育基地,让公众对地球的演化历史有一定的了解。”柳长柱说。

  在硅化木地质遗迹保护硬件设施逐步完善的同时,为配合发掘的硅化木实物保护与科普展示活动,保护站购置了湿度平衡、温度调节、多媒体投影仪等仪器,并制作了多媒体科普宣传片、科普挂图、导游词和宣传手册等。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