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苗木种质资源的利用。我国幅员辽阔,园林苗木遗传多样性突出,是世界上园林苗木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许多名贵园林苗木种质资源均为我国所独有,如黄牡丹、大花黄牡丹和紫斑牡丹等野生种质资源,金花茶野生种质资源、杜鹃属苗木野生种质资源、兰花野生种质资源等,为我国园林苗木育种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财富。除此之外,还 有许多的抗旱抗病等抗逆性特强的园林苗木种质资源。然而,我国对园林苗木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低,我国传统花木和保护苗木在园林上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世界著名观赏园林树种珙桐{Davidiainvolucrata)早已应用于国外园林中,在我国城市 绿化中却很少见到珙桐苗木,只有在苗木园中才能见到。作者在加拿大和美国的园林苗圃中看到我国的大批量的庐山杜鹃{Rododendron Lushanansis和其他杜顆属花弁在生产销售,在我国苗木市场却很难见到,更谈不上野生园林苗木种质资源的利用。
花卉新品种的培育。我国在新品种选育方面取得了一定 的成绩,从20世纪70年代幵始引进杂种一代,80年代开始研 究杂种一代花卉新品种,先后在矮牵牛、瓜叶菊、羽衣甘蓝、仙 客来、万寿菊、小丽花等花卉上取得进展,1990年利用我国野生蔷薇与现代月季杂交获得了具有良好耐寒性、抗逆性的刺玫月季品种群。牡丹栽培品种同野生的黄牡丹进行杂交,其杂种均有较强的抗病性。通过辐射诱变育种,对一些名花如水仙、梅花、菊花等均获得了突变品种。在航天育种领域我国居世界领先水平。尽管如此,我国新品种选育与世界苗木和花卉业强国相比,差距非常显著。我国在园林苗木的新品种的培育上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对新品种保护重视不够。培育出的优良新品种得不到合理的保护,直接影响到育种工作者新品种培育的积极性。因此, 国家应加大投人,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育种工作者的成果,并对新品种的培育者给予一定的奖励,加快我国园林苗木的 育种进程,培育出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园林苗木新品种。同时,鼓励园林苗圃培育园林苗木新品种,既可增加苗圃的效益,又可提高苗圃的知名度,对苗圃产品的销售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园林苗木物种的选用缺乏前瞻性。在选择种植苗木的种 类和品种时应有一定的前瞻性,也就是说种植那些能适应将来的 发展的品种。一般来说,应以本国的优良绿化观赏苗木为主,引入国外或外地新优品种为辅,同时,在引种时应特别注意引人品种的生活习性和生态适应性,以防不必要的损失,在我国苗圃 业已有很多这方面的例子,既浪费资金,又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