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当前黄菇病正发 及早预防挽损失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树木 » 养护技术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当前黄菇病正发 及早预防挽损失
发布日期:2016-01-11 00:00:00  浏览次数:15

  当前,很多地区种植的平菇正值出菇期,受天气、种植技术等因素的影响,黄菇病发生极其普遍,给菇农造成了不少的损失。黄菇病包括细菌性斑点病、细菌性黄腐病和枝霉菌软腐病三种,提醒菇农做好病害的预防。

  细菌性斑点病 这种病害一般在高温高湿季节发生,但在近几年的平菇生产中,冬季也时有发生。发病时在平菇子实体的菌盖上形成褐黄色的小斑点,初期为小斑点,后期斑点相连形成大的病斑,使菇体的商品价值大大降低。发生的原因是喷水过大,菇体对水分的吸收能力有限,停留在菇盖上的水分短时间内难以吸收,菇盖的新陈代谢受到影响,导致细菌入侵,形成侵染斑点。

  细菌性黄腐病 子实体感病初期为黄色,生长停止,最后腐烂,病菇散发出难闻的腥臭味。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生这种病害,致病原因主要是菇棚内的菌袋摆放密度过大、菇棚通气不良。

  枝霉菌软腐病 子实体感染病菌后,在菌柄及菌褶都长满白色的菌丝,菌柄基部呈现水渍状软腐。该病与细菌性病害的区别是,在发病子实体上有白色的菌丝,一般不散发出臭味,病菇稍稍触动即可倒下,呈污黄色。

  要想避免黄菇病的发生,生产中菇农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控制棚内湿度。将棚内湿度控制在95%以内,每次喷水都应注意通风换气,特别是在冬季,子实体生长较慢,对水分的吸收慢,更应该注意喷水方法,杜绝喷关门水,防止夜间湿度过大。二是合理堆放菌棒。菌棒在菇棚内摆放应该以宽松为主,菌棒与菌棒之间预留一定的空隙,以便将出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生物热散发出去。三是及时摘除病菇。无论由哪种病菌引起,病菇一旦在菇棚中出现,都要及时摘除,并喷洒霉斑净、保清、万消灵等药剂防治。

  在此提醒,出菇期间,不管有没有黄菇病发生,最好每隔6~7天在菇棚内均匀喷洒一次霉斑净或保清等溶液,杜绝黄菇病的发生。在杀菌剂防治的过程中,配合喷施一定浓度的壮菇抗病类促长剂如菇盛、菇宝乐等,效果较好。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