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哲宁)日前,记者了解到,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巩爱歧带队赴内蒙古东乌旗,就牧区牛羊产业发展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实地走访了肉羊专业合作社、生态家庭牧场、基层畜牧兽医站等单位和场(户),并与东乌旗政府及相关部门就司旗共建取得的成效及下一步工作开展进行座谈与交流。
东乌旗牛羊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牛羊发展形势好,牧民收入增加。额吉淖尔镇哈日高毕合作社采取将种公羊统一饲养、集中选育、租借牧民使用的模式,不仅提高了种公羊的利用效率,还带动育肥羊每只增3斤~5斤,合作社64户会员家庭人均纯收入13000多元。牧民色布勒家共5口人,拥有1.4万亩草场,去年共销售500多只羔羊,毛收入30多万元,扣去成本,纯利润15万元左右。调研组一行还参观了牧民额尔敦巴图家的家庭牧场,牧场共存栏基础母羊800多只,自有草场和租赁草场共2.2万亩,基础设施棚圈、储草棚、补饲运动场合计投资20万元,2013年共销售羔羊580多只,毛收入近40万元。
东乌旗草原畜牧业管理机构设置相对健全,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该旗共240名村级防疫员,在中央财政每年补贴1200元的基础上,地方财政加大扶持力度,每名防疫员每年补贴12000元。2006年,东乌旗成立乌珠穆沁草原生态系统管理研究站,对当地草原植被、气候条件、畜牧业发展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取得积极的进展,进一步强化了东乌旗草原保护与建设、草原畜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能力。此外,调研组一行还参观了东乌旗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化验实验室和农畜产品安全检验检测站,实验设施条件完备,但目前检测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亟待提高。
牧区项目资金多,规范管理尤为关键。近年来,中央支持牧区草原保护与建设、草原畜牧业发展的资金力度不断加大,仅东乌旗草原奖补资金就达1.3亿元,全旗牧民人均受益4200元;此外还有畜牧良种补贴、“菜篮子”产品生产和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等项目支持。从调研了解的情况看,地方在政策落实过程中,整体较为规范,严格执行操作程序,但项目细节仍需进一步完善,才能确保牧民受益、政策发挥应有效应。
受市场消费影响,第三季度羊肉价格或回落。东乌旗正常情况下春羔将在8月底集中上市,受旅游人数减少、消费不旺等因素影响,调研过程中牧民普遍反映,今年下半年羊肉价格可能低于2013年,预计出栏一只肉羊毛收入600元左右,比2013年减少100多元。
齐心协力,切实将司旗共建引向深入。近年来,东乌旗积极探索牛羊生产方式转变,在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方面上涌现出生态家庭牧场、牧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大户等发展模式,在品种改良方面创新了以地方保种场为基础、扩繁场或专业合作社为支撑的肉羊良种推广体系,牛羊产业发展势头看好。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司旗共建成果,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强人员交流往来与沟通联系,增进了解,深化合作;二是总结地方发展牛羊产业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熟化技术、集成提高,并通过规划、科技和政策的帮扶,切实带动东乌旗牛羊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