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鄂托克前旗为农牧业发展添动力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畜牧 » 新闻资讯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鄂托克前旗为农牧业发展添动力
发布日期:2015-02-05 00:00:00  浏览次数:7

  鄂托克前旗是内蒙古自治区33个牧业旗县之一,农牧业是牧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但因地处荒漠化草原区,干旱少雨、风大沙多,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想要实现农牧民增收、农牧业增产,必须创新发展路径,为农牧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要实现草原‘在利用中保护,在保护中利用’,就要科学核定草原的载畜量;但又要保证‘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收’,就只能通过科技创新做文章。”鄂托克前旗农牧业相关负责人说。为此,这里开始推广绒山羊增绒的养殖模式,增羊绒是利用光控方式促进羊绒生长,不仅增加了农牧民收入而且减轻了生态压力。据统计,平均每只羊因增绒带来的净增收益就有141.85元。

  肉羊三元杂交生产模式是另一项帮助农牧民增收的新技术,通过本地品种与小尾寒羊杂交后形成母本,再与国外肉羊杂交形成的新羔羊,提高了羔羊产出率。“我把家里200只土羊换成了三元杂交羊,年收入可从8万元增加到12万元,羔羊圈养育肥几个月就能出栏,还不会增加草场载畜量。”昂素镇哈日根图牧民额德尼说。

  再加上生态养羊模式,顺应气候变化和牧草生长情况,大大减轻了生态的压力。据统计,鄂托克前旗的草原植被覆盖度提高了7~15个百分点,站在草原上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草场生态正在逐步恢复之中。

  解决农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是关键,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则是重中之重。全旗通过提高机械化水平、普及自动饲喂机等多种自动装置,实现了饲养全程智能化,填补了畜牧业生产管理的一项空白。

  节省劳动力的另一种模式是推广全日光节能温室,使得喜温性蔬菜的生产不再使用人工取暖设施,解决了传统日光温室因取暖排烟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且让远离县城的农牧民朋友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鲜蔬菜。

  也正因此,鄂托克前旗2014年被认定为“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旗”。现在牧民们吃的选择丰富了、收入增加了、农活儿有了机器帮忙,生活也更自在了。

  为了保护草原,鄂托克前旗自主设计了3S监管草原的模式,对每户牧民的草场情况进行数据存储和处理,以草定畜,并实时对草畜平衡进行监督管理。通过卫星遥感技术的监控,取代了传统的一年一度繁琐的人工测产、运算等复杂过程,提高了准确性、公平性和合理性,实现了草原监管数字化的过程。

  而对于已经“退化、沙化、盐碱化”的草场,鄂托克前旗采用短期禁牧、多种牧草加密免耕混播、大型喷灌补水等措施,快速恢复植被。经过治理,项目区地上植物种类由原先的7~8种增加到24~26种,高度、盖度、多度显著增加,提高载畜量近十倍。在对项目区的退化沙地实施治理措施后,牧草先从低洼地开始生长,周边的沙地随风逐渐填埋,低洼地最终被植被覆盖。当地百姓称之为“沙地转来了一块赛汗塔拉(蒙语意为好草场)”。

  无论是创新技术还是创新方式,都是为了更好地为农牧民提供服务,鄂托克前旗农牧业局今年将各项政策补贴标准、市场动态、草原防火、疫病防控等信息公布在政府的信息服务平台上,农户还可以通过平台向政府反馈信息,建成了一套可操作的互动信息系统。

  在鄂托克前旗,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连续9年位居鄂尔多斯市第一,这得益于农牧系统工作人员的不断探索,目前已经推行的十大创新模式涵盖了养殖、种植、草场管理与保护的各个方面,为打造服务型政府、建设现代化信息管理模式、让农牧民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提供了有力支撑。

  本报记者 刘婉婷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