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B2B网讯 经国家统计局核定,在刚刚过去的前三季度,青海省地区生产总值达1432.46亿元,呈现平稳回暖的态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08.95亿元,同比增长5.4%,农牧业生产基础地位稳定,全年稳产增收已成定局。
家禽(三农B2B网配图)
农业克服严重旱灾 再夺丰收
在年初的农牧业工作会议上,青海省提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保持在82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110万吨,油料总产38万吨,蔬菜总产170万吨,肉类总产达到35万吨,奶类总产达到36万吨,水产品产量达到6000吨,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速达到15%以上的奋斗目标。
“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在扩大农牧业内涵、拓展农牧业功能上下功夫,扩大特色农牧业规模、加强集约化经营、推进产业化发展、强化科技支撑能力、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和农牧业发展水平,提高土地草原资源产出率、优势资源利用率、农牧民劳动率。”省农牧厅厅长张黄元告诉记者。
在全省上下齐心努力、克服50年一遇的严重春旱后,经过前三季度的多方施策,青海省在粮食产量实现“七连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实现“八连快”的基础上,又盼来了一个丰收年。
据相关部门8月下旬对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实际调查,今年全省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稳定。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19.96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蔬菜播种面积71.73万亩,比上年同期下降0.2%;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37.38万亩,下降0.8%。蔬菜产量122.4万吨,同比增长0.4%。
畜牧业坚持综合施策 生态畜牧业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据畜禽监测调查,全省畜牧业生产形势良好,到9月末,牛羊存栏2257.78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增长0.3%;生猪存栏133.68万头,增长0.92%;家禽存栏318.26万只,下降2.1%;前三季度共出栏牛98.5万头,增长5.3%;出栏羊339.65万只,增长14.2%;出栏猪93.58万头,增长8.0%。
目前,全省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数量达到961个,覆盖面占到牧区农牧业行政村总数的58.35%,合作社运行和管理更加规范,带动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确保了牧区牛羊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今年,全省共扶持建设畜禽规模养殖场145家,为计划任务的145%,拉动社会资金1.2亿元,投入拉动比为1:2.4。截至目前,全省通过省级认定并正常经营的规模养殖场数量达707家。在农区分散养殖逐步退出养殖的情况下,有效确保了畜产品市场供给。
技术创新成为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关键。从全省生态畜牧业藏羊高效养殖配套技术推广,到海西、海北、海南州17个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实现藏羊分类组群,一批藏羊、牦牛良种、良料、良法配套技术开始示范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