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B2B网讯 2013年,国内的家禽业可谓是流年不利,肉鸡产业刚从“速生鸡事件”阴影下走出,“H7N9禽流感”相继来袭,使得肉鸡养殖产业再次受到考验。
一、人感H7N9流感疫情持续发酵
自3月31日国家卫生部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通报沪皖发现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随着时间的推移,感染人数不断增加,截止到4月23日,全国人感H7N9禽流感病例已增加至120例,其中23例死亡,康复14人,感病例分布于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北京、山东、台湾、福建、江西9个省份。尽管报告病例数仍在上升,但国家卫生部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表示,从4月24日起,人感染H7N9流感疫情信息由日发布改为周发布,表明H7N9疫情已逐步稳定。
二、H7N9禽流感来袭 国内家禽消费骤减
随着人感H7N9病例的不断增多,国内掀起了一轮“恐慌潮”,尤其是在上海送检的部分禽类体内发现H7N9病病毒后,人们对家禽的恐慌达到高潮,几乎到了“谈禽色变”的地步。尽管相关专家一再表示禽流感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对高温、紫外线及各种消毒药敏感,容易被杀死,禽肉和禽蛋煮熟后可放心食用,但市民们并不买账,为了安全起见,纷纷减少家禽的的消费甚至是零消费来规避禽流感风险,一时间,国内家禽消费骤然减少,养殖企业(户)遭受重创。
三、家禽市场一泻千里 家禽产业遭受重创
自上海、浙江等地先后在活禽体内检出H7N9流感病原学阳性后,一场"关闭市场,扑杀活禽"的行动便开始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展开。不仅活禽的销售降到冰点,禽类制品的销售也受到牵连。据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了解,自3月底以来,H7N9流感对我国家禽业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肉鸡市场受到的影响为历史罕见,已远远超出之前SAS及甲流的影响。
据统计:从3月31日通报人感染H7N9病例以来,不仅肉鸡量价齐跌,鸡蛋、淘汰鸡市场也跟随下挫。3月底,全国主产区白羽肉鸡均价为8.75元/公斤,但受H7N9影响,鸡价急速下跌,至4月26日,白羽肉鸡已跌至6.92元/斤,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跌幅高达20.91%,白羽肉鸡产业达深度亏损。受疫情的影响,加上活禽市场恢复交易时间不定,养殖户补栏积极性严重受挫,国内肉鸡苗价格全线崩盘,由3月底的1.5元/羽降到0.3元/羽,虽然部分孵化场采取半卖半送的销售策略,但销售状况仍没有好转迹象,局部地区鸡苗甚至出现无人采购的现象。H7N9事件同时对蛋鸡市场造成损失,鸡蛋、淘汰鸡价格被迫走低,跌幅分别为4%和18.6%。
[page]四、养殖企业(户)无辜受害 家禽产业损失超过百亿
H7N9禽流感重挫国内活禽交易市场,而市场萎缩引发的鸡价大跌、毛鸡滞销,造成活禽养殖企业大亏。据中国畜牧业协会初步统计,截至4月15日,肉鸡鸡苗直接损失超过37亿元,活鸡及鸡肉产品销售损失超过130亿元。
为了缓解疫情对家禽市场的冲击,各地政府积极出台政策来扶持家禽产业。截止到目前为止,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市以政府名义下发专门文件,出台种禽场和养殖场补贴、企业收购加工补助等扶持政策,保护家禽业生产能力,促进家禽业持续健康发展。但对于家禽业巨大的损失而言,政府补贴也只是杯水车薪,整个产业发展面临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
五、禽流感疫情或为家禽后市暴涨留下隐患
随着人感H7N9病例的不断增多,国内禽蛋消费陷入低谷,养殖亏损逐步加深。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开始调整策略减少鸡苗补栏。甚至部分养殖户不敌亏损,开始寻找新的出路,放弃种蛋,终止苗禽养殖,从家禽养殖业内撤离。尤其是在疫情发展的初期,各地并没有明确的补贴政策出台,由于没有销路,不少养殖户自行选择对家禽进行扑杀,对幼禽进行放生、闷死等“人道”毁灭,以避免更大的亏损。
随着当下家禽业损失持续增加,家禽产品后市供应不足、价格上涨的风险加大,尤其是肉鸡产业,目前养殖企业和养殖户为了规避风险,纷纷减少或停止了肉鸡苗的补栏,因此后市肉鸡供应或出现阶段性不足,支撑肉鸡价格大幅度上行。而蛋鸡养殖方面,虽然大部分养殖户鸡蛋销售受阻,但并没有出现成批淘汰种鸡和存栏蛋鸡的现象,部分养殖户甚至维持正常补栏节奏。此外,由于目前消费低迷,各地鸡蛋库存较多,因此后期鸡蛋价格会有恢复性上涨,但暴涨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