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搞养殖,养不到十只,是自己家里逢年过节宰杀了吃,养二三十只,是自己吃了再送一点给亲戚朋友吃,养五十只左右的是给周边村里零卖了吃,再多一点,是自己带到市场里卖了给别人吃。只要是专业搞养殖,都想往大规模大范围发展,但是中小型养殖户,除了启动资金外,还面临着几座大山的困扰。
缺少专业的养殖知识和技术
大型农业集团,都配有一大批的优秀专业人才,而中小型养殖户在这方面,是一个薄弱环节。近几年来,农业养殖行业发展迅速,一大批人进入这个行业,包括一些大学毕业生,拥有一腔的创业热情,但是在禽病防御以及疫情的处理方面却显得束手无策。年纪大一点的养殖户,很多还是采用传统的养殖方式,扩大规模在很多老年养殖户的意识当中就是增加养殖数量。对于信息的接触面也显得相对狭隘,有的养殖户基本依靠畜牧站的工作人员;年轻一代的养殖户信息面相对丰富一点,可以通过网络及其他媒体了解行业知识,但是在实践中也处于边养边摸索阶段,要通过一段时间进行对行业的了解。
区域性的限制
禽类养殖区域性的限制首先是交通问题。很多养殖户和笔者交谈的时候表示,交通运输成本以及运输过程造成的损失时他们必须考虑的一个环节,有养殖户想发展想做大,要从福建或者广西进一批鸡苗鸭苗,但是运输成本让他们有点难以接受,运输少了,成本越高;运输多了,又担心路上的损失以及死亡问题。另外,产品的销售也受到了区域的限制,很多地方都有当地有名的禽类,外地的养殖很难打入市场。现在市场也需要知名品牌,像牛奶一样,在全国各地都能买到贴有统一标识的产品。
市场行情的变动
市场行情也是最受养殖户关心的事情了,最近饲料原料价格一直上涨,饲料的价格自然也是水涨船高,这些都决定着养殖户的养殖成本。养殖成本不断提高,对于养殖户无疑是一道枷锁,迫使一批养殖户缩小养殖规模或者停养。去年就因为活鸭有一段时间价格走低,今年南昌就有一小部分养殖户停养。
如果所有的养殖户都能依靠专业知识把防病防疫工作做好,就能减少病害因素带来的损失,保障自己的利益,因此养殖户自身应该在各方面加强准备,增加抗风险能力以及及时了解市场行情,灵活面对市场行情的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