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B2B网讯 一只叫萨拉的母鸡,神秘地从上层鸡笼告诉下层的母鸡玛丽,说:“我告诉你个好消息,欧盟颁布了《生蛋母鸡福祉指令》,今后咱们就可以住宽大的鸡笼了。”
玛丽半信半疑:“你怎么知道的?不是发生了金融危机,老板连别墅都保不住了吗?”
萨拉说:“你懂什么,金融是金融,咱们是下蛋的鸡,这是独眼龙看告示——一目了然的事,两者是没有关系的。”
玛丽说:“照你说,我们应该感谢欧盟了?”
萨拉说:“可不是嘛,我们的好运来了!”
一星期后,萨拉和玛丽都被宰杀卖肉了。
鸡场老板痛苦地说:“我买不起宽大的鸡笼啊!”
这则故事的背景,源于欧盟宣布的一项“还蛋鸡自由”政策。 据报道,于1999年欧盟决定自2012年起取缔极度狭窄的旧款鸡笼,要求蛋鸡的生活空间最少要有750平方厘米(比一张A4 纸大约20%),最低要有45厘米高,还有栖木、巢箱、砂浴池等的要求。欧盟规定必须要选择下列几种饲养方式的一种:大笼饲养、自由散养、舍内平养、有机饲养。
根据蛋品行业研究专家马克·威廉姆斯提供的数据,2008年欧洲笼养蛋鸡有2.78亿只,其中只有0.2亿只蛋鸡是饲养在大笼里的,约占7%。他相信蛋鸡行业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蛋鸡行业应及时快速调整饲养方式,以满足欧盟要求。
而这场关于蛋鸡自由的捍卫,竟让欧洲爆发“蛋荒”,在经济低迷的情况下,对每只母鸡要多花约30美元的成本,很多蛋商表示“囊中羞涩”,更有蛋场甚至不得不杀鸡“结业”,这令英法等国闹起鸡蛋荒。
有人会认为新鸡笼离符合动物福祉仍有一大段距离,亦有不少人指出新鸡笼是迈向走地鸡(完全放弃层架鸡笼)的中途站。但是不论是较阔大的层架鸡笼,抑或走地饲养,当中除了动物福祉的考虑外,恐怕还有其他方面可值得深思。
反观中国蛋鸡养殖,我国蛋鸡业的快速发展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近30年的发展,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一是小规模、大群体的饲养方式仍然是蛋鸡生产的主体模式, 95%以上鲜蛋由他们生产。二是设施设备简陋,投资不足。三是疾病防控能力差、疾病困扰是养鸡的最大风险。四是生产具有明显的波动周期,一哄而上、一哄而下,养殖户缺乏理智。随着市场竞争的逐步加剧,生产者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畜产品质量是我国发展畜牧业的必然趋势,今后我国家禽养殖模式会有何变化?我国家禽养殖企业该如何应对?这是我国家禽产业发展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