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子洲县将畜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内容抓紧抓好。该县多次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畜牧业的发展问题,解决畜牧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明确全县畜牧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战略目标和工作重点,加大对畜牧业的扶持力度,畜牧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例越来越高。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县完成肉蛋奶总产量930万公斤,比上年同期增加210万公斤,增长29%;完成畜牧业现价产值1.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0.25亿元,增长15.2%;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达到1500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00元。
长远规划,兴县富民的畜牧战略
以建设区域型、生态型、节约型现代畜牧业为主攻方向,优化区域布局,按照山区羊、川道猪及城镇就近奶畜和禽蛋的区域布局,以小尾寒羊杂交良种羊、白绒山羊、瘦肉型猪和黑白花奶牛为重点,积极发展优势产业,促进特色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逐步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畜牧产业带,形成“山区千家万户舍饲养羊,川区规模养猪、鸡,城区大力养奶牛”的新格局,力争5年实现“建设榆林南部草畜大县”的目标。到2015年,全县羊子饲养量达60万只,生猪饲养量达到20万头,饲养奶牛5000头、家禽60万只。适度扶持蜜蜂、家兔、山鸡等养殖业,建成2个养殖示范乡(镇)、100个养殖示范村、5000个养殖示范户。
加大投入,草畜产业的扶持机制
今年,该县安排500万元畜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全县规模以上养羊、养猪、养鸡、养兔及稀特养殖典型户。扶持对象是新建100只以上的羊场、200头以上的猪场、6000只以上的鸡场、2500只以上的兔场、20头以上的奶牛场、50头以上的肉牛场(户)主。扶持对象要提前向县畜牧兽医局进行备案,对符合养殖条件的养殖户,由畜牧部门指派技术干部帮助养殖户选址。 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的场(户)主,达到业务部门要求的养殖数量及相关要求,均可申请(书面)扶持资金。经业务部门考核验收后,没有违反封山禁牧规定且公示后没有群众举报者,畜牧兽医局将根据养殖规模给予1—10万元的资金扶持。
规模养殖,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
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按照“规划合理、布局科学、规模适度、相对集中、人畜分离、管理规范、综合利用”的原则,大力发展养殖小区,实现规模化发展,切实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一是对养殖小区建设进行认真规划,把畜禽养殖小区与新农村建设和畜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二是坚持标准化建设,在养殖小区建设上,按照宜大则大、宜小则小、灵活建设的原则,推广畜禽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养殖效益。三是坚持规模化发展,以各种养殖协会、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大力发展标准化养殖,扩展数量、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促进了畜牧业生产方式的快速转变,闯出一条“市场牵龙头、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发展模式。四是依托市场,大力发展特色养殖。在抓好传统养殖的同时,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打造品牌的思路,努力推进野猪、乌鸡、野鸡、蜜蜂等稀特养殖促进农民增收。
科技兴牧,完善的畜牧业服务体系
该县通过深入实施“科教兴牧”战略,使畜牧科技工作发生深刻变化,全县育种、扩繁、推广、应用相配套的构架基本形成,有力支撑了畜牧业快速发展。县上编印《畜牧养殖技术手册》《标准化养殖场建设规范》,引导养殖户科学养殖。县畜牧局组织全县技术干部及全县30个重点养殖场(户)的户主到定边参观学习规模养殖,聘请榆林学院畜牧兽医专业李新春教授用两天时间对全县42个重点养殖场(户)进行动物防疫、养殖管理、养殖适用技术三个方面培训。强化动物防疫,落实防疫责任,加大动物防疫投入经费,共投入春季防疫经费58万元。6月11日,农业部对该县春季动物防疫工作进行全面考核检查,应免动物免疫密度全部达标,免疫抗体合格率达70%以上,得到中、省、市的一致认可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