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西大力推广青贮、微贮饲料等一批综合利用项目,目前直接饲喂牲畜的秸秆约占秸秆利用总量的60%,通过加工、调制、储备而利用秸秆率占40%。据专家介绍,广西约有4700多万吨秸秆有饲用价值,相当于6700万亩天然草地的产草量,可饲养470万头牛,转化4000万吨有机肥。秸秆等非粮饲料资源种类包括:粮食作物的副产品玉米秆、稻草、红薯藤蔓;经济作物的副产品甘蔗梢、木薯杆、桑枝、香蕉杆、花生藤、黄豆秆等;农产品加工后副产品果核、果皮、果渣;工业副产品酒糟、啤酒渣、木薯渣等。稻草、玉米秸秆出产于夏秋两季,甘蔗尾叶出产于当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中旬,甜玉米秆一年3茬~4茬,与天然草地冬春枯草期互为补充,对保障牛羊饲草供给有很强的互补作用。
近年来,广西在秸秆等非粮饲料资源利用实践中形成了几种模式,即横县等产业化开发利用模式、兴安县种养结合模式、江州蔗区山羊圈养模式、武宣县集聚资源规模养殖模式、北流中澳节粮养猪模式等,这些模式各自展示出可观的综合利用成效和巨大的资源开发潜力,提高了秸秆综合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