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国奶业有了长足发展,奶牛养殖数量逐年增加,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规模奶牛场(园区)。但是有不少规模奶牛场,特别是出户入园以后建立的奶牛园区,虽然花费大量资金建立了机械化挤奶厅,但普遍认为待挤区是一个摆设。因此,挤奶厅待挤区只是用钢管围起来的一个几十平米大的区域,非常简陋,奶牛冬季冒着寒风、夏季顶着烈日、雨雪天也得站在那儿等候挤奶,虽然部分牛场夏季采取搭建遮阳棚的措施,但奶牛在这样的挤奶厅待挤区很遭罪,严重影响了奶牛的产奶量。
为奶牛挤奶前提供舒适环境
挤奶厅待挤区是奶牛进入挤奶厅前奶牛等候的区域,一般来说,挤奶厅待挤区是挤奶大厅的一部分,又称待挤厅。如果是小规模奶牛场,挤奶厅可能与牛舍直接相连,不必另建待挤区。而规模奶牛场及园区必须建设规范的待挤区,为泌乳牛在挤奶前提供一个舒适的休息待挤环境。
待挤区的建设要求
规模奶牛场在建设挤奶厅待挤区时,应尽量考虑降低工程造价和设备投资,以降低生产成本,加快资金周转。因此,修建挤奶厅待挤区要尽量利用自然界的有利条件,如自然通风、自然光照等,采用当地建筑施工材料进行建设。
待挤区一般根据当地气候,设计成敞开式或封闭式。待挤区内的光线要充足,使奶牛之间彼此清晰可见。待挤区要有通风、排湿、降温、喷淋设备等,为每头牛提供1.5平方米~1.8平方米的面积;对于轮换不同批次的奶牛时,挤奶厅面积应再增加25%。待挤厅地面应设计成从挤奶厅到待挤区逐步降低的坡度,2度~4度的坡度为宜,奶牛在待挤区内等待挤奶,待挤区地面要求粗糙。在建设待挤区时要考虑挤奶位的数量,奶牛在待挤区每次挤奶停留的时间不要超过1个小时。究竟待挤区到底按多少头牛设计,我们认为一般规模奶牛场至少要按设备挤奶牛位的两倍设计。
待挤区的环境
众所周知,挤奶厅是奶牛场的“心脏”,挤奶厅运作是否良好,直接关系到牛奶的产量和质量。而在奶牛场中,挤奶厅又是奶牛流动最频繁的地方,一头奶牛每天要挤2次~3次奶。挤奶厅待挤区又是奶牛密度最大的地方,牛均面积仅为1.5平方米~1.8平方米。如此频繁的牛流以及如此密集的牛群,使挤奶厅的温度、湿度都远远高于普通牛舍,环境控制的难度也大于其他牛舍。因此,在夏季和冬季,通风、降温、采暖都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环境控制措施。而挤奶厅环境控制的核心区就是挤奶厅待挤区和挤奶机所在的位置。
挤奶厅待挤区最好采用自然通风的方式,在屋顶开设天窗,屋檐下开口,可以满足冬季通风、排除水汽和热量;侧墙可用卷帘来做,冬季关上,夏季全部打开,既可以保证通风需要,又可减少投资。如采用机械通风,应采用正压通风,避免把与待挤厅相连牛舍中的污浊空气抽进来,同样,也不要把待挤厅的空气抽入挤奶厅。根据待挤厅容量大小、合适的通风率来确定适宜的电风扇通风换气量,设置合适的进气口。
夏季待挤区的通风和降温挤奶厅待挤区牛群密度大,因此,在夏季,尤其是湿热天气状况下,要特别注意待挤区的通风。一般情况下,夏季挤奶厅待挤区需要采用风机进行辅助通风,必要的情况下,还要安装一些喷淋降温设施。
在挤奶厅待挤区采用机械通风系统时要特别注意,当待挤区与畜舍毗连时,应当采用正压通风,以避免将畜舍内的污浊空气抽到待挤区。同时也要避免将待挤区的污浊空气抽到挤奶机所在的区域。
冬季挤奶厅待挤区的通风和采暖冬季挤奶厅待挤区通风的目的,主要是除去奶牛身上所散发的湿气,在自然通风条件下,依赖屋脊开口和檐口进行排气。如果采用风机辅助通风,选择正压通风,以避免将污浊空气抽到挤奶机所在的区域。
北方地区规模奶牛场在室外温度特别低的情况下,待挤区需要封闭采暖,以防止待挤区地面结冰,奶牛滑倒摔伤。
做好待挤区的环境卫生
为奶牛创造干净舒适的挤奶环境,要随时保持待挤区及附属设施的卫生清洁,尽可能减少奶牛乳房及挤奶设备附近的污染源。每天每个班次完成挤奶后,要做到清洁挤奶厅走道、出水口、操作台面、用具和挤奶厅的设备,任何一个环节没有做到位,都会影响到环境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