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B2B网讯 每年入冬以后,东北地区气温骤降,寒冷的天气使得滋补、祛寒的羊肉成为了市民的首选,俗话说,“冬吃一只羊,赤膊不冻僵”。但是从去年开始,哈尔滨的羊肉价格就开始持续走高,同比上涨了百分之六十,居高不下羊肉价格就成了普通消费者钱包里的一道坎,着实另消费者有些“吃不消”。
近日,笔者走访了几个大型商超里的一些羊肉零售点,发现羊肉的市场价格已经达到七、八十元每公斤,零售点前挤满了咨询问价的消费者,但是很多的消费者都是犹豫不决,原因何在?就是因为羊肉奇高的价格让众多的消费者望而却步。
在广袤无垠的黑龙江大地上,不仅矿产丰富,农牧业资源同样发达,境内有世界三大草场之一的松嫩草场,作为全国的十大牧区之一,黑龙江全省的草原面积多达430万公顷之巨,整体草质优良,非常适合畜牧业的发展,有着这么丰富的资源优势,畜牧业在黑龙江是当仁不让的支柱型产业,省政府的领导甚至在很早以前就提出了建立畜牧业“半壁江山”的目标。而作为省会城市的哈尔滨,畜牧业近年来也是快速发展,随着政府对农村经济的调整,作为重点产业,政府也是加大了对畜牧业的扶持和指导,比如加速推进大的产业基地、大型龙头企业以及产业链的建设等等。经过几年来的大力度发展,形成了以阿城、宾县、尚志、五常和木兰等外县为主体的养殖基地带,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
看到这里,我们忍不住开始疑惑了,既然畜牧业是本土的支柱型产业,那平常商店里的牛羊肉就等于是自产自销的产品,按理说,“近水楼台”——羊肉价格相对应该比较便宜才对,为什么还会像本文一开始所说的那样,肉价轮番上涨呢?
显然,寒冷的天气导致了羊肉需求量的增加,需求的增加推动了价格的持续走高。提到需求,气温的骤降也只是需求剧增的一方面原因而已。与其说是气温成全了“羊贵妃”,不如说是猪肉的“功劳”。笔者走访过程中发现,纵然羊肉价格居高不下,但是猪肉的价格却并未大幅度上涨。近两年来,猪肉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网上流传的一篇“农妇警告:在中国吃猪肉等于自杀!”的微博引来大量网友的疯狂转发,看到这条微博,联想到近年来屡见不鲜的“瘦肉精”、“安眠药催肥剂”、“兽药重金属残留”、“激素饲料”等不安全猪肉事件,着实让网民觉得这条微博并非是危言耸听,尽管有关部门不断的出面辟谣,但是消费者还是对此感到不安,甚至已经认定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着漏洞,“瘦肉精”是养猪业中的潜规则,为了健康着想,还是放弃猪肉,从而选择了草料喂养、更加健康的羊肉,尽管羊肉价格偏高,但是消费者仍抱着“花钱吃个放心”的心态购买。
据了解,哈尔滨消费者对羊肉的需求量以每年百分之二十的速度持续增长,然而羊的存栏量却总也追不上需求量。据养殖户介绍,羊的产羔率和出肉率很低,正常情况下,羊一胎能产羔一到两只,很少出现三只以上的情况,每只羊出栏的重量约在50公斤左右,屠宰后出肉重量仅为15公斤到20公斤。近两年来,饲料、草料的价格也不断上涨,导致喂养的成本持续增加,饲养羊的利润大幅度下降,一些养殖户甚至放弃了养殖行业,从而又减少了肉源的供应,本市的活羊出栏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所以羊肉的供应要依靠外购,其中大部分来自内蒙古,少部分为国外进口,这也导致羊肉的价格上涨。
综合上述我们不难看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普通大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面对市场上居高不下的羊肉价格,消费者普遍不具备如此高需求的消费能力,如何在“质优”的情况下,使市场上的羊肉产品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价廉”,减少消费者所承担的费用,还需要整个行业共同交流以,才能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