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只梅花鹿在院子里闲庭信步,它们好奇地“打量”着门外的访客,不时低头喝点清水,啃两口嫩草。这是哪个动物园的场景吗?错,这是日前笔者在重庆开县九龙山镇三义村梅花鹿养殖场里见到的真实画面。
笔者来到养殖场时,主人王连全正在为梅花鹿准备食物。得知笔者的来意,王连全滔滔不绝地说起了创业养梅花鹿的坎坷之路。
想当“鹿司令”
1989年夏天,王连全高中毕业。由于考试不理想,他没能进入大学读书,只好回家务农。
春节期间,一位在外打工养鹿的亲戚来他家拜年,谈起养鹿大有搞头。
亲戚告诉王连全,养鹿不仅能生产药用价值极高的鹿茸,还可以生产多种副产品,如鹿胎、鹿心、鹿血(茸血、心血)、鹿筋、鹿鞭、鹿尾、鹿肉等,而且经济效益非常显著,是农民发家致富的好路子。
听了亲戚的一席话,王连全萌生了创业养鹿的念头。
打工学技术
为了这个念头,春节过后没多久,王连全带着几百元路费随亲戚来到广州市一家梅花鹿养殖基地打工。
养殖场给王连全安排了最脏最累的活——扫鹿圈。
为了学习养殖技术,王连全主动出击。宰杀鹿、鹿要分娩时他都主动凑上去帮忙;鹿生了病,来了医生,他更是把握机会上前当帮手。
“自己文化水平有限,全是靠死记下来的!” 王连全告诉笔者,鹿是特别有灵性的动物,给鹿看病,事先将鹿麻醉,但麻药用量很重要。每当有药剂师前来麻醉鹿,王连全便凑上前通过针管刻度观察药品用量,并牢牢记在脑海里,然后再对比被麻醉的鹿的体重,最后他终于掌握了对鹿进行麻醉的技术。
在养殖场打工的十几年时间里,王连全掌握了梅花鹿的生活习性,对鹿的生长、繁殖乃至病理治疗也有了了解,渐渐地掌握了养鹿技术,同时还考察了养鹿市场销售情况。
返乡办养鹿场
“梅花鹿全身是宝,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并且饲养粗放、易管理。”在养鹿场打工十几年,增强了王连全返乡养鹿的信心,他说,“梅花鹿还具有食量小、杂食性强,抗疾病能力强的特点,饲料丰富,适合饲养。”
2010年,在家人的支持下,王连全带着打工赚来的百多万元资金回到家乡,流转土地20余亩建起一个标准梅花鹿养殖场。
针对梅花鹿不适应气候等情况,王连全积极向养殖公司和专家请教,逐步探索出一套梅花鹿在西部山区的养殖技术。
现在王连全的养殖场初具规模,已经有序地运转起来,远道而来的梅花鹿,也适应了这里的气候。更重要的是,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已开始显现,今年年初出售成年梅花鹿20余头,鹿茸25公斤,获利45万余元,预计全年可获利70万元。
探索“养鹿经”
王连全告诉笔者,梅花鹿喜寒,山上的冬天和北方差不多冷,倒不用太担心。但到了夏季,每天都要给圈舍洒水降温,保持温度的稳定。
梅花鹿不挑食,平时喂的都是山上割的青草以及自己配制的饲料,但是它对水质很敏感,喝的必须是经过消毒的清水。
“总的来说,只要注意保持圈舍的温度、食物的新鲜、水源的清洁、整体环境的卫生,梅花鹿就能健康生长。” 王连全说起养鹿经来就滔滔不绝。
经过3年的饲养,王连全积累了丰富的饲养经验,并总结出一套科学的饲养方法。
王连全告诉笔者:“要想产出高质量的鹿茸,饲料要以粗饲料和多汁饲料为主,精料为辅进行饲养,精料主要以豆饼、玉米、高粱等,每天都要给予一定数量的食盐和骨粉。为了满足梅花鹿对微量元素的需要,每天还要给梅花鹿添加一定数量的根茎和瓜类多汁饲料。”
“在管理上要定时、定量饲喂,并在炎热夏季对鹿进行降温。一年四季,定期消毒、防疫。”王连全说。
几年来,由于精心管理,王连全的梅花鹿没有死过一只,保证了鹿群的健康,增加了经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