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巴南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所长冉元智介绍,“渝太Ⅰ系猪”系由1991年巴南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成立的科研队伍引进太湖猪、长白猪、汉普夏猪开展杂交试验,进行层层筛选,经10余年努力,培育出的。于2003年正式通过市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获得畜禽新品种(配套系)证书。这不仅是该市首个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猪新品系,也是全国唯一一个由区县级畜牧机构培育出的畜禽新品系。此后,“渝太Ⅰ系猪”在巴南得到迅速推广。2007年,该区的“渝太Ⅰ系猪”母猪存栏量达到2万余头,占全区母猪存栏总量一半以上。
我国本地猪的瘦肉率一般为30%左右,进口瘦肉型猪可达到70%,而“渝太Ⅰ系猪”的瘦肉率为55%左右,特别适合做回锅肉,符合西南地区的消费习惯。而且养殖效益高。一般的母猪一年生两胎,平均每胎产10头仔猪,而“渝太Ⅰ系猪”母猪平均每胎可产14头仔猪。因而“渝太Ⅰ系猪”受到了很多养殖户的青睐。
从2008年起,随着主城区迅速扩张,巴南生猪养殖规模急剧萎缩。目前,该区母猪存栏量已降至2万头左右,“渝太Ⅰ系猪”母猪存栏量也降至1万余头。与此同时,“渝太Ⅰ系猪”却在区外得到迅速推广,目前已在重庆市南川、江津、綦江等区县和四川、云南、贵州、湖北等地安家落户,母猪存栏总规模超过5万头,年出栏商品猪120余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