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B2B网讯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保健肉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野猪肉的市场需求量也随之增大。
平和:特种养猪养殖致富
“我们养的野猪价钱比家猪高一倍左右,主要销往漳州、厦门等地,每头可赚1000元。”平和县崎岭乡桂竹村村民赖志慧在当地计生协会退休老干部的引荐下,看中了当地的山地和林地,投资30多万元成立特种野猪养殖有限公司,从龙岩、漳浦等地引进优质野猪品种,养殖特种野猪。
今年初以来,平和出台新一轮的“西部农业提升工程”政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引进、培育、扶持农业产业化公司,发展高产、优质、安全的农副产品,在环保方面,做到零污染、零排放,当地群众将“牛往林里赶,猪往山上移”。平和九峰镇东鲁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充分利用80多亩的田地和1万多亩的林地,搞起肉牛养殖,小牛放林地,大牛用圈养,食料用牧草,牛粪做肥料,原生态的养牛模式使公司得以快速发展。“牛吃的食料以原生态为主,有豆饼、花生(粉)末,其余的主要都以牧草为主,这样肉的品质会比较好。”总经理曾原雄介绍说,每头牛半年可收入1000元左右,牛粪1吨可卖1000元,利润丰厚。尝到甜头后,他已继续投资300多万元建成了4000多平方米的标准肉牛养殖厂房。
“野猪倌”规模养殖野猪
一群灰色、棕色鬃毛相间的野猪正在啃食着地里散落的玉米粒,它们比一般的家猪嘴巴更长更尖。饲养这群野猪的岩山森林管护所职工孙涛,是库都尔林业局有名的“野猪倌”,刚刚在林区家庭经济现场经验交流暨表彰大会上获得“林区扶贫帮困发展家庭经济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05年,孙涛看到野猪肉的市场销售前景不错,萌发了自己养野猪的想法。于是他从满洲里买回来1头母猪、1头种猪和3个仔猪,在自家院里饲养。由于野猪的生活习性和家猪不同,买回来没几天野猪就不爱吃食。为了找出原因,孙涛查阅了不少资料,还向外地野猪养殖户请教。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摸索,逐渐掌握了野猪的生活习性,看着野猪一天一天好起来,孙涛的心里也踏实了很多。
经过一年多的辛勤劳动,野猪长势良好,成功的喜悦更坚定了他继续扩大养殖规模的信心。由于散养既有利于野猪生长,又减少成本投资,还能提高猪肉的质量,于是孙涛在单位的支持下在岩山生态功能区保林沟选择了一块空地,在那里盖起了圈舍,把野猪放到山里去养。夫妻两人忙不过来,就雇了两名待岗职工到山上帮助养野猪,养殖的规模越来越大。
为了适应普通老百姓的消费需求,他就把家猪和野猪交配散养,饲养二代、三代野猪,成本减少了,价格降低了,野猪的销售量也增加了。经过几年的发展,孙涛的野猪养殖已粗具规模,他饲养的野猪产品市场行情看好,产品不仅在库都尔地区销售,还销往乌尔旗汉、牙克石、满洲里等地区,产品供不应求。2011年,他养殖的二代野猪利润达到了4万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