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有女不嫁养猪郎”,可是有这样一个人就不怕娶不到媳妇,偏做了猪倌;还有句俗话说,“稻田里盖猪圈肥水不流外人田”,可是他却无偿传授旁人技术,要肥一起肥,要富一起富。 他就是安宁市县级街道石江村委会铜车坝村小组党支部书记、基层先锋模范带头人李伟。
李伟凭借着自己自强不息和百折不挠的毅力,在贫困的山区干出了许多人不敢想象的事现代化标准养猪。发家致富后,他又积极发挥基层农村党员的模范作用,带领广大群众走上了致富路。
李伟多年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展示着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风采。1997年、1998年“安宁市十佳青年”称号,1999年,李伟荣获昆明市农村“杰出青年星火带头人”称号,2007年2008年连续两年,获得安宁“共产党员先锋号”殊荣、“100名规模经营大户”奖章,并连续多年被县街政府和村党总支评委“优秀共产党员”、“优秀青年科技示范户”。
致富不忘穷乡亲 大家富才是好干部
早在1994年,县街乡(县街街道前身)就把发展畜牧业作为调整优化农村结构,实现农民增收的突破口来抓,确立了畜牧业的主体地位和养殖富民的发展战略。
不甘心过穷日子的李伟,梦想着改变村民和自己贫穷落后的现实生活。他积极响应上级党委、政府的号召,在乡政府的扶持和引导下,起步发展奶牛养殖,从最初的7头到30头,从家门口的铜车坝到昆钢地区,年收入5万元增长到20万元。
2006年,通过市场调查,李伟毅然转变养殖方向,尝试生猪养殖,在自家2亩地上建起了养猪场,并四处学习养猪技巧,并用平时省吃俭用的钱,订阅各类科技书刊,了解饲养香猪市场需求信息。2008年,李伟将养殖与市场接轨,和云南神农农业产业集团合作,委托饲养PIC父母代种猪,回收仔猪,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养殖户的风险。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逐渐成熟起来的李伟并没有止步为了使人工养殖项目做得更强更大,决定扩大养殖规模,投资280万元,将养殖业做大做强,建立了一座现代化标准养猪场,将养猪业走上科学化、规模化道路,现年共养殖母猪600头,每年产猪崽12000—13000头,实现年收入120万元,解决本地剩余劳动力20余人。
自主创业、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的李伟致富了,但从贫困中走出来的他,最明白贫困是什么滋味。作为基层一名党员和干部,他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一直关注着身边的弱势群体,并以最大的能力去帮助他们。他常常说:“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不会带民富,就不能当村干部,带领大家共同富,才是好干部。”
为使更多的乡亲们共同富裕,李伟积极带动村民发展养殖业。近年来,在党组织的有力推动和党员的带动下,截至目前,铜车坝村共有养猪专业户3名,年收入18万元;养鸡专业户2户,年收入15万元;养奶牛专业户4户,年收入20万元。
无论农忙农闲,只要村民一个电话,他都会亲自上门指导,毫无保留地传授养殖经验,还送技术上门,跟踪服务,并帮助农户销售、解决养殖户销售的难题。他还帮助其他养殖户选购育种,制定饲料配方,为他们做好各个阶段疾病预防及治理,准确把握市场行情,定期向其他养殖户提供供销信息。
几年来,李伟积极为村民维修道路,投资十多万元修建了老安八公路到铜车坝的乡村公路,方便了群众出行,也解决了困扰养殖户多年的交通运输难题。另外,他还捐资助款,投身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带领群众致富
一排排圈舍,一羽羽鸡苗,一筐筐鸡蛋……构成了铜车坝人致富的源泉。 这只是县街各党支部引导创业致富的美景的一个缩影。“支部带领抓产业、党员带动创实业、百姓行动富家业”的主旋律正在唱响。
要抓好产业,必须先抓好党建。在产业发展中,县街街道广泛开展“党员示范户”和“能人养殖示范户”示范带动活动,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优秀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工作作为一项“领头雁”示范工程抓好抓实,涌现出不少像李伟这样的基层共产党员。
县街街道党工委书记李鸿斌表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带领村民增收致富,不断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把党员致富能手、党员技术能手、党员学习能手培养成村干部,夯实农村党组织先进性建设基础,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扭住产业发展不放,带领群众致富增收。基层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努力提高党员综合素质,力求为老百姓带来福祉,这不简简单单是一个活动,更是一个诠释为人民服务的过程,党的宗旨的真实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