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B2B网讯 近日,笔者在江苏省南通市中心端平桥农贸市场见到原本人声鼎沸的活禽摊点此刻空无一人。据卖禽蛋的摊主介绍,政府没下令关停前,就有经营户陆续歇业了,禽蛋摊位虽然没有关停,但生意惨淡。
销售渠道不畅,让处于上游的养殖户们很受伤。最先波及的,是那些抗风险能力弱的个体养殖户们。李卫国是一名养鸭户,南通通州人。2001年,他和妻子开始承包养鸭,这一养就是12年。“现在的处境确实很艰难。” 李卫国的妻子干爱芳说,鸭子不能卖,都养成了老鸭。一脱毛,就不下蛋了,但饲料不能少。现在只能靠卖鸭蛋了,可鸭蛋的价格也在下跌。”她说,光4月份就亏了12万元。“你说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小户发展举步维艰,大户的日子也不好过。“肉鸡处理销售2.53万只,正常批发价格是11.8元/斤,而现在降价处理的销售价格仅3.3元/斤;蛋产品处理销售3.42万斤,正常销售价格13.8元/斤,处理价仅3.3元/斤……预计亏损会达到1000万元以上。”面对笔者的采访,江苏省苏禽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强心情沉重地算起了亏损账。这家优质鸡养殖企业原先每年出栏200万只土鸡,主要供应苏沪市场。但4月初后,三地的活禽交易逐渐被叫停,平均每天亏损18万多元。
政府扶持政策接连出台 行业积极自救
面对家禽业的困难形势,江苏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积极引导行业生产自救。对持有有效《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禽场给予生产维持性补贴;对家禽养殖场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
除了补贴外,政府还鼓励龙头企业加大活禽收储。南京市农委召开了由行业协会和10家农业龙头企业参加的座谈会,引导企业加大收储。4月17日,南京市有6家加工企业与六合区20家规模养禽场进行了对接,达成了日收购肉鸭3万只以上的协议;溧水区温氏公司以10元~12元/公斤的收购价收购了农户肉鸡58万只,保证了农户的合理利润。
面对市场的急剧下滑和消费者缺乏信心,一些地方政府官员也纷纷“出招”,当起了家禽推销员。广东清远市市长就曾率养鸡企业摆宴大吃鸡,成为广东首个力撑养殖户而带头吃鸡的地级市市长。此后,市场有了一些起色,但仍难以扭转局面。
在政府积极引导下,家禽养殖企业也开始自救,各养殖场、合作社向“冰鲜销售”方向发展。这些对稳定家禽业、提振市场信心、促进行业长期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从现阶段看,龙头企业的“担当”让不少农民养殖户的损失降到了最低。
禽类价格可能“坐弹簧”
只有采取更有效措施,保持生产能力,禽流感倒逼家禽业转型升级。禽流感阴影下的家禽业后续会呈现怎样走势?调查中笔者发现,此次禽流感疫情发生后,“价贱伤农”已经影响到中小养殖户补栏积极性。
目前,多地的鸡苗市场处于关闭半关闭状态,很多鸡苗因为滞销而被“处理掉”,这就直接影响到来年的养鸡业发展。
未来可能出现供给短缺、禽类价格“坐弹簧”的现象,还有饲料需求下降、羽毛价格上升等后续影响。
当前应采取有效措施,增加禽肉替代产品的有效供给,确保肉类供应以稳定消费市场。广东省家禽业协会建议,政府应给予种禽企业和龙头企业补贴或贷款补息,保持生产能力。对于暂时滞销的商品,政府也可帮助企业进行冷冻,必要时由政府进行收储,以稳定市场,为企业缓解部分压力。
从长期看,如何防止此类事件重演?必须建立健全畜牧生产防疫体系,建立起运行有效的疫情监测预警系统,对动物疫情做到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理。此外,一些专家也提出,要建立畜牧业发展风险基金,进一步完善畜牧业保障机制、补贴制度;加大保险力度,特别是禽类的保险力度,增强畜牧业的抗风险能力;加大对畜禽产品深加工扶持力度,在改变畜禽产品传统的流通、消费方式等方面多下功夫,这些才是治本之道。
疫情来袭,也并非全是坏事。这次禽流感对养殖业影响巨大,不过也是产业整合的机会。产业虽受打击,但家禽的消费市场迟早还要恢复,而在规模化养殖中,只有资金实力强的企业才能在市场的风浪中挺得住。全世界来看,即使有疫情,但是只要处置得力,迎来的必然是市场消费需求的强劲复苏。
寒冬虽在,春天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