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B2B网讯 一个拥有不足500人的村庄,每年出栏肉牛300多头。这个村就是四川省米易县麻陇彝族乡庄房村,一个养牛专业村。该村已有12户村民养有360多头肉牛,从中能获销售收入几百万多元。庄房村属中高山地,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水草资源丰富,适合养殖草食动。
昔日养牛耕田 如今养牛赚钱
“过去,我们养牛是为了犁地耕田;现在,我们养牛是为了让牛产崽,再将牛仔养大卖牛赚钱。””近日,养殖户黄在富这样对笔者说。
庄房村是米易县一个偏远的民族村,村民一直靠种植水果和零散的养殖为主。近年来,虽然该村的烤烟产业有一定的发展,但村民还想多开辟一条增收的途径。看到村里水、草资源丰富,不少有经济头脑的村民开始寻思了。
黄在富家四姐弟便是养牛的带头人。去年3月下旬,他们经过一番商量和考察后,筹资30多万元从山东买回西门塔尔和鲁西两个品种127头小肉牛,每头不到100斤。但令黄在富伤心的是,小牛犊买回来不到一个月就死掉三头。此后,黄在富不敢掉以轻心,精心照看剩下的牛。黄在富说,村里有兽医和专门的防疫人员,会定期来指导。
过去锄草种田 现在种草养牛
笔者跟着黄在富走进养牛场,只见对开的两排牛舍里都是架子牛。见主人到来,群牛一个劲地叫唤,脖子伸得老长。“它们向我要吃的,现在是中午不能喂,每天只能上、下午各喂一顿。”黄在富笑着说。问起牛的饲料怎么解决,黄在富告诉记者,自家种有40多亩的黑麦草,攀枝花气候好,草长得快,从头年12月到第二年5月都喂黑麦草,5月份之后喂青贮饲料,再配合一点苞谷之类的。
说起养肉牛和养水牛、黄牛的区别,黄在富有点不好意思地说,今年春节后,看到天气变暖,黄在富他们将牛赶到山上放养,20多天过去了,牛是一头比一头精神,满山跑,逮住一头牛过秤,轻了20多斤。四姐弟忙将牛赶回牛舍。“没养过,不知道啊,运动减肥了。”黄在富笑着说,经过一年多的照料,目前,黄在富养的124头牛长得都很壮实,平均体重已超过500斤,预计今年11月份出栏时,每头体重将达800斤左右,按照市场行情,每头牛能卖1万块钱左右。
“不能全都卖了,要留下40多头母牛来繁殖,还要扩大规模哩。”黄在富自信地说。
据了解,在庄房村,已有12户村民养有360多头肉牛。““现在市场上牛肉价格卖44元/公斤,养牛价格稳定,市场风险也小。看到我们养牛逐渐成规模,很多村民都有了养牛的念头。”一养殖户说,养牛已经成为当地农民的又一条增收途径。
记者了解到,麻陇彝族乡正按照适当规模、场养与圈养相结合、生态养殖畜牧业的发展思路,打造生态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推进肉牛、肉羊、生猪和林地鸡等的规模养殖与科学养殖。
截至目前,已经培育联户经营肉牛养殖大户5户,建立标准化圈舍5个,实现牛存栏3827头、出栏920头。今年,预计全乡牛、羊、生猪等肉类总产量达118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