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五六十岁的人员,而近日在浙江凤桥现代农业综合园区,记者却看到了不少青年大学毕业生的身影,他们有的合伙投资农业生产,有的子承父业当起农场主,有的在合作社里打工,扎根田头唱响田园生活,为现代农业注入了新活力。
大学生农民龚学伟的创业经历被广泛报道
乒乓球大小的迷你小西瓜、反季节种植的越光米……嘉兴未谷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基地里总有那么多新奇的农产品,这与企业的创办者息息相关,他们是4个大学生,勇于尝试新事物,使总面积468亩的生产基地充满了现代气息。两年前,毕业于兰州理工学院自动化专业的凤桥人蔡建惠和3个同学合伙,在位于凤桥庄史村的现代农业综合园区创建了嘉兴未谷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种植蔬菜、水果、粮食等。越来越受关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让蔡建惠意识到农业可能是青年人创业的“蓝海”,“搞农业确实很辛苦,风险也大,但丰收时节的那份欣喜是甜蜜的。”蔡建惠说,基地里生产的农产品已进入“天天农展会”超市、物业公司食堂等,明年他还想打网络市场。
同样在凤桥现代农业综合园区创业的周芳,是蔡建惠的邻居。两年前,温婉大方的周芳放弃在嘉善当老师的职业,跟着父亲做起了农场主。从没种过田,对农业一窍不通,周芳每天时起床,到田间学习,跑客户,在父亲手把手的教导下慢慢成长。“现在葡萄怎么种、水蜜桃几年长成等基本知识已经知道了,遇到管理难题也有相关部门农技人员进行指导,对328亩农田接下来的种植经营我有信心。”周芳告诉记者。
农村创业、田间就业……曾经努力跳出“农门”的情况已渐行渐远,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怀揣梦想,投入广阔田野的怀抱。今年刚大学毕业的沈凯伟也是其中一个。毕业于浙江海洋学院水产养殖专业的他,成了凤桥卫祥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一名员工,每天喂鱼、记录养殖日记……沈凯伟觉得这里既能发挥专长,又能学到很多待人处事的东西,他很快乐。“吃住都在老板家,现在试用期每月2200元,老板人很好,还专门给我买了辆电动车方便出行。”沈凯伟说,这里的生活幸福指数比在杭州实习打工那段时间更高。
近年来,南湖区也积极扶持鼓励大学生投身农业,优化农业生产人员结构,对从事现代农业的大学毕业生进行补助,出台相关政策对农业生产设施投入达到一定标准的给予补助,加强对大学生生产基地的农技指导……一系列实打实的举措,为选择扎根绿色田野的大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创业兴业环境。如今,仅正在建设中的凤桥现代农业综合园区,就已有十多名大学生在这里工作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