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南方地区有着丰富的水牛资源,随着小型农机具的使用,水牛已逐渐淡出了耕作岗位,广西很多地区的水牛养殖呈下降态势。如何处理这些水牛,并继续创造价值,是摆在养殖业面前的一个课题。

1月5日,记者与广西水产畜牧兽医局办公室副主任黄启健等一行来到位于南宁市北郊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水牛研究所(以下简称水牛所)进行了采访,一下车,水牛所水牛种畜场场长李忠权和他的同事们便迎了上来,记者由于到达水牛所已是傍晚,天渐渐地黑下来,便要求拍几张奶水牛的照片,寒暄过后,李忠权带着记者赶到水牛种畜场办公楼后的牛场,记者一边拍照,李忠权一边向记者介绍水牛种畜场的情况。他说,水牛养殖已从传统的农用型向奶用型、肉用型方向转变,不仅改善了“北奶南销”的格局,而且还促进了农民经济收入的提高。
听完李忠权的介绍,记者对广西水牛的发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水牛的发展与科研成果,记者来到位于水牛所办公楼的一层“水牛科普文化展示厅”,这里主要展示水牛的发展历程和科技发展情况,让社会各界了解水牛、爱护水牛,进而支持水牛事业。水牛所工作人员介绍说,该所主要承担水牛科学研究、科研成果中试、技术培训、推广、开发、种牛的培育和推广等任务。下设水牛研究与开发中心(含遗传繁殖、饲料营养和乳品加工3个研究室),拥有一个国家级水牛种畜场——广西水牛研究所水牛种畜场,该场是培育中国摩拉水牛、中国尼里—拉菲水牛以及三元杂乳肉兼用水牛的主要繁殖基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50年来,水牛研究所在水牛人工授精、杂交改良、新品种选育、染色体组型、超数排卵、体外受精、单精子注射、同期发情、胚胎移植、饲料营养、乳肉产品加工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多项重大成果,曾获国际水牛大会授予的“水牛先驱者奖”和“科研荣誉奖”。水牛所先后被评为国家外专局引进国外智力成果推广示范基地、全国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全国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广西首批人才小高地建设单位、广西首批科技创新金源单位、广西水牛繁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水牛胚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2010年、2011年被认定为广西水牛遗传繁殖重点实验室、农业部水牛遗传繁殖技术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首批畜禽标准化示范场,荣获广西“五一”劳动奖状,2012年,获科技部第八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广西奶水牛良种培育中心。
目前,水牛所研究重点在水牛遗传繁殖、饲料营养、乳品加工3个方面,并取得优异成绩。近年来,在水牛胚胎生物技术上努力探索,取得了重大突破,建立了一套重复性好、技术成熟的水牛胚胎体外生产体系,部分关键技术指标达到目前国外文献报道的最高水平,创下了世界首例试管水牛双犊;世界首例经分离XY精子性别控制雌性水牛双犊;世界首例亚种间克隆水牛;世界首例冷冻胚胎克隆水牛;世界首例胚胎分割—性别鉴定试管水牛等10项世界第一。这些高科技成果的诞生,标志着水牛所在水牛高新生物技术方面全面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在国际上,水牛研究所在水牛科研及开发利用方面的突出成就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印度、荷兰、爱尔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法国、南非、越南、委内瑞拉、新西兰、菲律宾、西班牙、罗马尼亚等国农业官员、专家、学者纷纷前来考察,意大利、保加利亚、委内瑞拉、越南等国的水牛科研机构与该所保持长期往来和科技合作关系。早在2006年4月水牛所代表中国在南宁承办召开第五届亚洲水牛大会,扩大了广西水牛业在国内外的影响。
水牛研究所利用取得的科研成果,大力开展良牛水牛推广和技术推广,至今已向全国推广良种水牛3000多头,培训中高级技术人员1000多人,在广西区内建立了30多个奶水牛养殖示范县和桂中、桂北地区多个水牛养殖小区,带动了广西及周边省份的水牛奶业开发,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水牛研究所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良种水牛繁育基地、奶水牛业开发示范基地和水牛专业技术培训基地。
李忠权介绍说,水牛种畜场占地面积100公倾,草山草坡50公倾,拥有国内最大的河流型纯种水牛群,现存栏水牛1000多头,每年为社会提供优秀种牛200头~250头。水牛研究所水牛种畜场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良种水牛繁育基地、奶水牛业开发示范基地和水牛专业技术培训基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广西水牛研究所水牛种畜场是国家级重点种畜场,是目前国内唯一拥有3个外来河流型水牛品种印度摩拉水牛、巴基斯坦尼里、拉菲水牛和地中海水牛及本所培育成功的三品杂水牛基因库的种畜场。先后被授予农业部首批畜禽标准化示范场、自治区水牛分子生物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单位。
在过去几年间,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彭钊曾做了大量有关水奶牛的实地专题调研,提到水奶牛,彭钊说,多少人在期盼着这个产业能够得到大力发展:“做大做强水牛奶业,可以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也可以让南方人喝到本地产的新鲜牛奶,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
提到现在发展水牛奶业最大的问题时,彭钊说:“主要还是在培育良种上,农民需要财政和技术的支持,因为我国水牛产奶量不高,需要和印度的摩拉水牛进行杂交才能得到产奶量高、奶质好的水牛。”希望国家能够大力扶持水牛奶业,尤其是水奶牛的科技研发工作。
“现在散户比较多,缺少有一定养殖规模的龙头企业,以确保水奶牛产出高质、高量的牛奶。”很多企业有到南方发展奶业的意愿,“这个东西在北方没法养,南方还很适合,企业看到了庞大的市场,也嗅到了商机,愿意来发展,但需要政策的吸引。”彭钊说。
他还提到,在我国的水奶牛之乡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所辖的灵山县,农户养殖水奶牛,每养一头都能获得政府的财政补贴;企业来这里投资,也有政策上的倾斜,如建筑用地、养殖区建设都有相应的政策扶持;另外,这一地区还设有水奶牛的研究所,进行培育良种的研发工作。这让很多农民“发了家、致了富”!彭钊介绍说,寄养一头水奶牛,8个月~10个月就能赚到8000元~1万元,扣除每个月300元的饲养成本,利润可达5000元左右。
彭钊说:“水奶牛产的奶蛋白含量高,各项指标都达到了优质牛奶的水平,是高端的乳品,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他呼吁国家重视南方水牛奶业,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也欢迎企业能够到广西发展乳制品产业。
广西是水牛大区,利用广西丰富的水牛资源,大力发展水牛奶业,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缓解人畜争粮矛盾、解决城乡居民喝奶难问题的有效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