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B2B网讯 2012年下半年以来,全国各地牛肉价格不断攀升,并一直保持高位运行。业内资深人士分析,随着天气逐渐变冷,牛肉市场还将迎来新一轮需求高峰,高企的肉价也将继续上涨。
饲养成本上升,生产能力下降:牛肉供不应求
“牛脾气”见涨 带来连锁反应
2011年11月,国内许多地区的牛肉批发价在20元/斤左右,零售价在23元/斤左右;2012年4月,牛肉零售价涨至25元/斤;11月,涨至33-35元/斤,同比去年每斤上涨10元左右,涨幅高达50%。
牛肉价格上涨,受影响最大的当然是市民。近年来,随着肉食消费结构不断变化,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粗纤维等优点的牛肉日益受青睐。牛肉价格上涨增加了人们的消费支出,影响了生活水平。
高价牛肉不仅让百姓吃不消,同时让很多商户也感到了经营压力。由于价格太高,买的人少了,卖牛肉也不赚钱了。一位长年卖生牛肉的商户表示:“成本高了自然卖得贵。然而,价格越涨,肉越卖不出去,卖不出去就更别提赚钱了。”深圳一家超市冷鲜肉专柜的员工说,现在来买生牛肉的市民很少,特价销售的时候还好卖一点,其他时候很难卖出去。
饲养成本上升 养殖利润减少
按理说,牛肉价格上涨对养殖户是好事,且天气已经转凉,后市也比较乐观。然而,在“牛市”情况下,部分养殖户在旺季到来时却萌生了退意。
专家指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还是饲料价格上涨过快。
2011年10月,肉牛饲料主要原料豆粕的价格为每公斤7.5元,2012年10月涨到每公斤8.9元。饲料价格上涨,抬高了养殖成本,挤占了利润,影响了养殖者的积极性。因此,虽然现今牛肉价格是“涨上去就不下来”,但仍有部分养殖户还是打起了退堂鼓。
供需失衡推动牛肉价格上涨
据专家分析,我国消费者对草食畜产品,尤其是牛肉刚性需求量的快速增加,以及肉用母牛的连年减栏和随之而来的牛肉连年减产,加剧了牛肉供求矛盾,造成牛肉价格快速上涨。
肉牛养殖相对其它养殖行业来说风险较高,加上现在饲料等成本问题,养殖户不愿轻易扩大养殖规模。而市场对牛肉的刚性需求却在持续增加,最终导致了供需不平衡的现象出现。在牛肉供应紧张的同时,市场对牛肉的需求却不断上升,如今肉牛市场正受到“腹背夹击”。业内人士分析,从整体产业链状况来看,如果肉牛产业继续保持现状,牛源肯定还会更加紧张,牛肉价格也将继续上涨。
行业引导需“给力”
眼下牛肉价格居高不下,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钱袋子”。业内人士纷纷出谋划策,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法,但这些建议和方法还不足以改变目前行业出现的供需失衡情况。
家畜养殖行业要实现良性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和补贴。政府在加大肉牛养殖扶持补贴力度、激发散养户养殖热情的同时,还应发展壮大规模化养殖,提高肉牛养殖数量。同时也需加强对牛肉市场供应与价格的监管,严把质量关,避免未经检疫的走私牛肉与低价的注水牛肉流入市场,影响市场消费热情。
有关职能部门应采取措施从多方面降低养殖户的养殖成本,吸引更多外来资金投入到行业发展中来。养殖户自身也应着眼未来,在行业政策的带动下,努力扩大规模,科学养殖,提升市场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