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湟水河畔一所普通的高职院校,却在国内声名鹊起,2003年成为全国4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2007年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100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2010年成为青海首所实行单独招生的职业技术学院。近日,又获得“黄炎培优秀学校奖”,成为省内第一所获此殊荣的高职院校。
她,就是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她的前身,就是青海人熟知的湟源畜牧学校,多少年来,她始终秉承黄炎培先生“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为青海畜牧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把课堂搬进企业
在青牧职院,有一个特殊的班级动物科学系的“三江一力班”。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原来,这个班里的15名学生除了一年级在学校内学习基础知识,另外两年要在三江一力农业有限公司学习。公司离学校不远,学生的宿舍和教室都设在这里,学生所学课程都适用于这家农业公司的发展。公司为学生提供食宿、实训场地以及奖学金,毕业后,学生都可以实现在这里就业。
如今,“三江一力班”的第一届学生已经到了三年级,正是顶岗实习阶段。记者走进三江一力公司,在肉牛厂、饲草加工厂、有机肥生产厂以及公司的西餐店,随处能看到“三江一力班”学生的身影,他们熟练地饲养肉牛、为牛查病,熟练地操作机械设备生产“面包草”……
学生张有武在肉牛厂当饲养管理员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告诉记者,从大二起,他就是这个公司的一员了,所学知识也和公司生产、经营有关,公司所有的生产流程他都不陌生,上手就能干。现在他已经和公司签订了就业协议,对工资、福利以及个人发展前景,他都看好。
“三江一力班”正是青牧职院“场中建校”的教学模式之一。三江一力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依林非常看好这种教学模式,“众所周知,企业最缺的就是人才,这种教学模式依企业需求培养人才,而将课堂放在企业,更培养了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度。虽然这几年对学生的培养要花费一些精力和财力,但结果却是一举几得。”
而对于学校动物科学系副主任彭措来说,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既掌握了理论知识,又在实践中锻炼了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就业无忧。
青牧职院党委书记伊青泉告诉记者,为了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多数院校采取的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