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力争到2016年,高原特色农林牧业综合产值达到7000亿元以上,农产品出口额达到60亿美元以上,较之2011年均实现翻番。
昨日,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决定》,提出了奋斗目标。不谋而合的是,在十八大召开期间,多名代表就发展高原特色农业这一话题,发表了意见和建议。
依托科技创新,打响云系品牌
“云南搞高原特色农业很合适。”11月9日,在十八大云南代表团的媒体开放日上,十八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校长朱有勇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云南的特色就是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建设高原粮仓。
简单来说,云南拥有良好的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建设高原粮仓的基础。一组数据可以看出,云南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烟叶、核桃、天然橡胶、鲜切花、咖啡面积产量都高居全国第一,而茶叶、甘蔗、肉类、蔬菜、马铃薯产量在全国也都处于前列。
另外,云南的特色经济林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已经突破1亿亩,农产品出口额达17.6亿美元,当之无愧成为云南第一大宗出口商品。
由此,《关于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定下目标,云南将力争到2016年,高原特色农林牧业综合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产品出口额较2011年均实现翻番,将分别达到 7000亿元以上、10000元以上、60亿美元以上。
同时,粮食总产量突破400亿斤,建成高原粮仓。进而通过主打“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 四张名片,打造在全国乃至世界有优势、有影响、有竞争力的“云系”、“滇牌” 绿色战略品牌,以提高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知名度,扩大高原特色农业影响,增强农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云南粮食总产量有望上升10%
在如何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方面,《决定》显示,云南有了相对清晰的思路和各项相应部署。比如,在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上,要求集中打造“六大特色”。
“六大特色”,首当其冲就是努力夯实高原粮仓,把云南建成全国重要的高原粮仓和粮食主产省之一。要求积极开展粮食主产区创建行动,重点实施优质水稻、优质玉米、优质马铃薯、优质麦类四大粮食基地建设工程,致力扩大冬早玉米、马铃薯种植。
“将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6500万亩以上。其中,优质水稻1300万亩、优质玉米800万亩、优质马铃薯1000万亩、优质小麦和啤饲大麦800万亩。”
在夯实高原粮仓方面,值得欣喜的是,作为农业专家,朱有勇在十八大期间对媒体说:“近期我们有重大突破,有信心让云南粮食总产量再增加10%。”
他认为,云南很多地方种烟草,七、八月是空闲。可利用这个空闲期做个突破。目前已经在文山的砚山新育出一个玉米品种,从种下去到收获只需85天。
他说:“如果云南烟草田能利用上2/3,500万亩地就可增加20亿公斤。那对云南粮食作物来说就是大大增产了。”
此外,针对云南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朱有勇介绍,正在研究发展马铃薯高产的技术。“我们采取两次培土的方式,让其高产。12月播种,3月份收获,可增产一万斤。”他还介绍,在三七和葡萄种植技术方面,云南都正在进步和提升。
省财政每年1个亿
支持发展高原特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