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进入21世纪之后全球奶业发展的增量约有50%来自中国,中国在2006年已成为全球第三个产奶大国。然而,在2008年发生了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中国奶业发展则受到了史无前例的重创,发展速度立即从卫星般急刷转变为蚂蚁爬行般呈缓慢徘徊发展态势。亊件最为严重的恶果不仅是三鹿这家企业的倒下,而是它的后遗症导致了消费者对国内牛奶乃至整个行业的不信任。在国内奶品销售走入萧条、疲软之际,洋奶粉乘虚迅速抢占了国内高端奶粉市场,同时还牢牢地掌控定价权。国产奶粉处于被动、挨打的尴尬局面已经成为事实,国产奶粉为何会惨败给洋奶粉?中国人为什么不喝中国人生产的牛奶?中国奶业为何会出现这种尴尬局面?这些疑惑一直令消费者闷闷不乐,即使是我们奶业人,心中这一纠结亦难于释怀。虽然中国乳协、中国奶协的两个会长在不久前曾高调宣称“中国奶业、牛奶质量是历史最好时期” ,然而,依然无法抚平人们“谈奶色变”的恐惧与不信任。消费者的疑惑和心结我们是多么想帮他们解开,我们也十分清楚消费者是多么渇望着我们奶业人能为他们提供一杯放心奶。然而,消费者与奶业人之间总好像是存在着一条“三八线” 一样的隔痕,当中似乎好像是欠缺了一点沟通和理解。出现这种尴尬,是信息不对称所然,是消费者太缺乏能客观地了解到奶业行业信息的渠道与机会所致。此前业内曾提出过要重新振兴中国奶业发展和使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尽快地恢复起来这么一个祈求,要使这一愿景得到实现,除了拜托行业做好自律和政府部门做好监管工作之外,还有更为关键的一点,这就是要让消费者更多地了解和认知中国奶业,要赢得他们对中国奶业的信任。奶业永远需要消费者的支持,作为中国奶业人,我们应尽量满足人们对中国奶业的了解而提供更多的相关资讯和方便,本作者撰写此文目的也正在于此。近期,有一些企业跑到国外去办牧场,一些企业国内大办万头牧场,一些企业在忙于上市,也有一些企业对自己的发展无法定位,甚至是找不到北,企业没有了方向感。在此等情形下奶业人须保持清醒头脑,客观地分析和判断当前奶业的发展态势,既不被一些“乱局”所迷惑,也不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重拾信心去迎接更艰巨的挑战。我相信,有了消费者的支持和发挥好奶业人的智慧及付出他们的努力,我们的中国奶业一定会走上健康发展的大道。
关键词:奶业 发展 分折 研究 报告
一、当前国际奶业发展及市场状况简析
中国的奶业发展离不开全球奶业发展这一大背景。假若国际奶业有什么风云突变或一些大动作,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中国国内的市场局势乃至整个行业的发展,例如,国内的奶粉价格几乎都随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升跌。中国是全球公认的最大的潜在的一个牛奶消费市场,实质上中国奶业已经成为世界奶业的一个轮子,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与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近的今天,作为中国的奶业从业者理应对国内外的奶业发展状况有更多的了解,对此不能感到陌生,甚至是最好能做到“知己知彼”。
(一)对全球奶业发展基本状况或目前态势的基本认识与评判
全球奶业发展自进入21世纪以后,从总体上来说是处在一个非常缓慢而趋于平稳这么一种发展状态。这一时期的年平均发展增长指数大概在2.5%左右这一水平,其中有些年份还一直在2.2~2.5%之间徘徊发展,亦有1~2年的发展增长指数接近于3%。相比之下,中国奶业在同一时期的平均发展增长指数则达到了15%以上,高出全球增长指数的7倍之多。除了中国之外,印度这个国家奶业发发展也是十分惊人的,平均增长发展指数也超过10%以上,该国己多年来稳坐全球第二个产奶大国之地位,年总产奶量高达超7000万吨以上。世界奶业界对中、印两国奶业取得“卫星般”的快速发展表示关注和感到羡慕。当然,还有南美墨西哥的奶业也有不错的发展。新西兰、澳洲和欧洲等这些地区的奶业发展得比较早也比较发达,那里都有天然的牧草和足够的土地及较好的奶牛养殖条件,是世界奶业的根基所在并成为牛奶主产区。为了解决好牛奶的供需平衡,欧盟多年来一直在实施奶牛饲养与牛奶生产配额制。所谓配额制,就是按亊先所做好的计划,将核定的数量分配到每一个牛奶生产国,乃至具体分配落实到每一个奶农户或牧场。也就是说,你想养多少牛产多少奶,你得依照事先分配给你的数量来组织生产,你不能随便超出原来分配给你的配额指标。这种配额制比我国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还要“计划” ,它的最大特点、目的和好处,就是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整个欧盟的牛奶生产与市场需求的平衡,在这种情形下一般都不会出现市场供应严重不足或严重过剩的现象。但是,这种在欧盟实行了几十年的配额制度,最近一、二年来已有人提了出来要将它打破和终止。这个风声被流传开来以后,奶农们私下便偷偷地多养了一些奶牛,毫无疑问,预计今年欧盟牛奶总产量将会因此而比去年有所增加。
(二)全球经济衰退引发了奶业危机
从2009年到现在这短短的3年时间内,已经连续发生过两次。第一次是在2009年发生,这一次危机可以说是上世纪60年代后最为严重的一次,直接的导火索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暴发,这一次危机对行业的打击似乎达到了毁灭性的地步。奶源收购价格直线疯狂破跌,全球奶源平均价格跌至平均每公斤1.70~1.75元人民币,当中也包括新西兰、美国等这些奶业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当时的最低收奶价甚至跌至每公斤1.28元~1.56元人民币;牛奶及其乳制品严重滞销买不出去,造成大量积压滞销,还引发了等多个国家奶农大量倒奶的现象。第二次危机是从今年初就开始发生且时间一直拖延到现在仍在持续。危机程度和后果较上一轮次之,当前全球的奶业市场仍然处于疲软和萧条状态,部分国家某阶段的牛奶收购价跳跃式大跌,最低价己经接近了上一轮危机的边沿。据记录,去年底的全球平均收奶价大约是每公斤2.87元人民币,而今年5月份时的收奶价已降至每公斤2.21元。据说,在未来的几个月内,全球的奶源价格仍将继续超低下行。对这次全球奶业危机收奶价长时间超低运行对全球奶业的消极影响,在7月初作者本人曾在广州与来自英国的一位专做国际奶业市场调查与咨询的专家进行了的交流和讨论,我俩人都认为全球收奶价长时间超低行走,一来极易严重挫伤养牛人的积极性和打击了他们的信心;其次是将会对全球奶制品进出口贸易造成干扰,甚至会导致一些国家过度地依赖或更多地使用进口奶粉来生产还原奶产品,这对全球奶业健康发展都极为不利。
这次的奶业危机,也同样是因为收奶价被压得太低奶农无法生存的缘故,而导致了欧盟有多个国家的奶农把牛奶拉到大街上整车倒掉,奶农们唯有使用这种过激行动和方法来表示抗议。在这次的全球奶业危机中受到影响的国家不限于欧盟国家,连美国、新西兰、南美等国家也受到牵联。
(三)美国干旱引发中国饲料飚升
今年的养殖气候总体状况还不算太差,除美国和中国北部出现严重旱情外,其它几大牛奶生产国今年还未发生过重大的风灾、雨灾、干旱等大天灾,大部分的牧草种植基本上还算比较“风调雨顺”,生产与供应趋于正常。目前中国有相当部分的玉米、豆粕、洒精糟渣、苜蓿干草等饲料均从美国进口,而美国今年遇上了半个世纪以来最为严峻的旱灾,使当地的饲料減产和价格上涨,美国的饲料市场也直接地引发和影响到中国国内的玉米及豆粕等价格一路攀升,目前广东市场的豆粕售价已涨至每吨4800元人民币,美国进口苜蓿草和酒糟(GDDS)每吨售价也超过了2900元,其它饲料价格也一直处于高企不下,使广东的奶牛养殖成本比上年増加了20%以上。除中国的养殖成本增加外,欧盟的法国、英国等国家同样存在奶农养殖成本的增加,且形势严峻。虽然在上述如此的景况下,全球的牛奶总产量并不因此而受到多大的影响,有个别的国家反而还会获得一定的增量,预计今年全球的牛奶总产量大约会有5%-6%的增长。增长点主要是分布在欧盟、南美和新西兰等这些地区,新西兰上半年已经有9.8%的增长,若按这个增长指数计算,新西兰今年将会多产出超30多万吨的奶粉投入市场。这个30万吨奶粉已不是一个小数目,我国2008年之前一年的进口量也就只有12~13万吨而已,而最近一、二年来每年的进口量已超过了40万吨以上,已占我国奶粉生产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