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的奋斗目标是建一个标准的保育棚,扩建母猪棚,修一个大型的蓄水池,总投资在60万元以上。今后的发展目标主要是向产业化突破,力争在5年内建成本地最大的养殖专业合作社。”魏新常告诉记者说。
“猪老大”魏新常的“产业链”构想
红柳村的支柱产业
魏新常是皋兰县黑石川乡红柳村农民,2009年开始在家乡发展规模养猪,2011年联合村里百户农民成立了皋兰常鑫养殖专业合作社,2012年这个合作社被评为甘肃省省级示范合作社。因为规模养猪入行早,对市场风险判断准确,带动着全村50%以上的散养户共同发展,村里人亲切的称他“猪老大”。
地处皋兰县北边的红柳村,是当地最早的移民村。村主任魏永山告诉记者,红柳村是黑石川乡最早发展养殖产业的村,目前养羊数量超过万只,生猪存栏数量在5000头以上。全村养猪年纯收入超过200万元,占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5%以上,养猪业已成为红柳村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page] “养猪是个很苦的差事,需要时刻有人操心。春节期间是最忙的时候,过年这几天我几乎一天都没有休息过。从大年三十开始就一直在猪舍值班。”魏新常告诉记者,现在他的猪舍生猪存栏有800多头,这些天由于气候变化,做好防疫、给猪舍消毒成了他每天的必备功课。
“虽然苦点、累点,但几年来发展的方向是对的,收入也不错。作为一个农民,在这么好的政策支持下,有了这么好的发展平台,我相信我们的养殖业会越来越红火的。我也真正成为乡亲们心目中的"猪老大"。”魏新常说。
猪老大的“产业链”构想
在魏新常的规划中,规模化养殖是一个很大的产业链,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就是通过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把我们的养殖合作社发展成科学养殖、循环发展、多元并举的一个集团化养殖实体,带动更多的老百姓共同富裕起来。这是我的最终目的。”
魏新常的妻子韩永霞是常鑫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实际负责人。两年来,因为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常鑫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散养户们无论在购买饲料价格、生猪出栏时机等方面都能够避开市场风险,韩永霞也成为乡亲们眼中的“女能人”了。
“因为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这几年村里建了大量沼气池,农家肥充足,施的化肥少了,地里的庄稼也比别处环保。这样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链,又推动了我们的规模化养殖效应。”魏新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