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企业利润率低,赚钱靠销量。饲料价格决定着养殖成本,影响着存栏量和肉蛋鱼的市场价格。近几个月饲料原料的大幅上涨,像致命的细菌一样侵蚀着饲料企业的机体。
国庆节后,记者走进国内饲料业最发达的地区、号称饲料业黄埔军校的佛山顺德,寻找当地饲料行业应对原料上涨的最有效的抗生素。希望能对正为原料上涨头疼的饲料企业,带来些有益启示。
延长产业链不怕涨价
经济和科技促进局畜牧兽医科长谭健文告诉记者:饲料原料的涨价,往往是一涨皆涨。一种原料涨价了,其它原料也会跟着上涨。豆粕、鱼粉涨价,棉粕、菜粕、花生粕等蛋白类原料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玉米、小麦等能量类原料也会跟着上涨。
一些大型有实力的饲料企业,建养猪场,建鱼塘,猪场、鱼塘用自产饲料降低养殖成本,提高附加值。在产业链的延长中,饲料企业将原料上涨带来的伤害化解于无形。
来到顺德粤星饲料公司,副总经理麦伟杰说,很多年前,我们就开始用与农民签订单包购原料的办法,来回避原料市场涨价对企业带来的冲击。我们在湖北有个原料种植基地,与当地农民签订合同,收购棉花和油菜,并在当地建立棉花和菜籽油的加工厂,成品是棉线和菜籽油,剩下的下脚料棉籽粕和菜粕,正好成为粤星饲料的原料储备。待原料涨价时使用,对冲原料涨价带来的成本增加。
预测涨价提前备料
肉蛋鱼价格的涨跌,决定着市场销量、存栏量和养殖户的积极性,所以饲料的上涨总是谨慎地滞后于原料的上涨。
为避免这种滞后涨价带来的利润损失,粤星等饲料企业利用对市场分析预测的专业优势,在原料价格上涨之前,提前准备半年至一年的原料,就可以有效规避原料上涨时,饲料滞后涨价引发的利润损失。
市场价格总是波状起伏,有升有降。在饲料达到波峰前储备原料,波峰时使用储备原料,理论上是可以降低价格位于波峰时的生产成本的。但要做到这一点,饲料企业对原料市场的分析预测能力、流动资金的充足、库存的优势缺一不可。
这些条件不是所有饲料企业在每次原料上涨时都能具备的。既然是预测,就不是百分之百准确。所以预测原料上涨前备原料,是把双刃剑,带有一定的风险性,使用起来要慎之又慎。
[page]内部挖潜降低成本
不管是自产原料,还是提前备料,都是在原料上涨之前采取的预防措施。如果没有能力自产原料,或没能预测到上涨而提前准备原料,那么在原料上涨时,要用什么办法来减少利润损失呢?
内部挖潜是在原料上涨后,绝大多数顺德饲料企业采取的应对措施。生产企业可以用精简生产流程,减少浪费,提高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生产效率,来降低成本。
当原料上涨时,企业经常会收到一些掺假的原料,粤星等老牌饲料等企业宁可增加设备去检测,去除原料中的假,也要保证饲料质量。这时积攒下的市场美誉度,将是在饲料价格走出低谷时,企业高速发展的先期投入。
寻求使用替代原料
对于替代原料,广顺、星星等多家饲料企业都有属于自己的替代原料。
在某一种原料涨价时,用价格较低的替代原料,去代替涨价的原料,早已成了公开的秘密。豆粕涨了,就用价格较低的棉粕、菜粕、花生粕等来代替。
替代原料的使用,能够降低饲料企业的生产成本,让饲料企业在原料涨价、饲料没涨的时候活下去。顺德各饲料企业,多年来一直在积极寻找各种各样价位较低的大宗替代原料,通过一定的技术处理,保持使用替代原料后,饲料的蛋白含量不降低,达到与以豆粕、鱼粉为原料的饲料一样的饲养效果。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替代原料的范围将会更大,那时候饲料企业抗击原料涨价的能力就更强了。
协会组织分段涨价
顺德地区的饲料业有70多家,它们不用降价进行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恶性竞争,它们很理性,在竞争中合作,共同促进行业发展。企业相互竞合的润滑剂就是顺德的饲料协会。
如果原料成本上涨大大超过了大多数企业的承受能力,协会就会组织会员企业,根据市场情况,同步分阶段涨价,保护行业和企业良性发展。
为了避免突然涨价,对行业的冲击,避免养殖户因利益损失太大减少存栏,损伤养殖业,协会组织企业小幅度同步分段涨价,使饲料的涨价幅度尽量与养殖产品的市场涨幅保持一致。养殖产品的涨价被市场接受了,饲料的涨价自然就被养殖户接受了。
对小企业来说,长时间原料上涨的细菌是致命的。饲料业进行着洗牌,大鱼吃小鱼正在进行,部分企业难以摆脱被淘汰的命运。
大鱼吃小鱼,对小鱼是残酷的,却是行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