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氧:湛江坡头混养模式
反底:湛江赤坎混养模式
近年来,由于气候异常,海区海水富营养化日益严重,精养和半精养面临的风险越来越高,于是不少养殖户改为鱼虾混养。混养模式,风险虽然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在夏秋季节,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近日,据笔者调查,广东湛江部分地方的混养塘出现了一些状况,其中调顺和坡头地区颇为严重。
缺氧:湛江坡头“对虾+黄鳍鲷+篮子鱼+金鲳鱼”混养模式
坡头主要是以小塘养殖为主,这种混养模式对水质的要求较高,主要适用100亩以上的大塘养殖,所以这种模式并不普遍,只有部分大塘养殖户才这样混养。
“对虾+黄鳍鲷+篮子鱼+金鲳鱼”混养模式的养殖情况具体如下:对虾的投苗时间大多是三四月份开始,当养殖至40条~50条/斤时,分批出虾。新历年初,黄鳍鲷投苗,通常为2千尾~3千尾/亩,目标是养殖到年底至农历年前后出售。4月初,金鲳鱼投苗,目标是赶在8月1日开渔前出售。5月份,篮子鱼投苗,密度通常是1000尾~1500尾/亩,目标是养殖至2两/尾然后出鱼,出鱼时间是8月份。
但是,养殖户千算万算,还是没算到今年夏天会是气象记录史上相对热的一年。这个夏天,烈日当空,池塘里的水温不断升高,严重影响了金鲳鱼和篮子鱼的正常养殖。金鲳鱼还好,养殖户赶紧出鱼,尚不至于亏本;而篮子鱼由于还没达到出鱼规格,在高温之下,大规模浮头、死亡,目前,存塘的篮子鱼几乎没有了。幸运的是,由于养殖户补救及时,对虾和黄鳍鲷虽然也受到了影响,但并没出现大量死亡。
反底:湛江赤坎“对虾+黄鳍鲷+乌头鱼”混养模式
这种养殖模式已经有十多年了,风险低,效益有保证,颇受当地养殖户的青睐。乌头鱼和黄鳍鲷大多在农历年前开始投苗,到了三四月份,开始在混养塘里投入虾苗,当虾养到50条~60条/斤,便开始出虾。
上面所说的都是理想情况,但很多时候,上天总爱和养殖户开玩笑。立秋之后,白天烈日曝晒,混养塘里的水温剧升;到了夜间,秋风渐起,水温骤降。昼夜温差达十多度,池塘出现反底,水质瞬间变差,黄鳍鲷扛不住这种变化,大规模死亡,甚至连乌头鱼也有少量的死亡。有的养殖户损失几千斤鱼,损失严重的养殖户损失数目达到了2万~3万斤。死鱼如此严重,对水质造成了直接影响,部分池塘还滋生了蓝藻,对虾的养殖情况也受到了影响。虽然对虾损失量不大,但也出现了吃料减慢、虾壳脱不下来等现象。
近日,调顺的鱼虾病情得到了控制,但今年的利润空间大幅缩水似乎不可避免,死鱼严重的养殖户已经做好了保本的打算。近来的天气依然极不稳定,所有养殖户还得多加留意。
处暑、白露时节,高温开始消退,昼夜温差逐渐增大,池塘出现反底的情况时有发生。不过在岭南,夏季结束言之尚早,日间的高温天气仍会持续,水产养殖防缺氧工作仍不可松懈。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冷风南下,天气十分不稳定,这样极易诱发大量鱼虾死亡。
如此看来,为了保住一年的养殖成果,夏末秋初做好水质调控及底质改良工作十分关键。何闪闪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