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焦虫病是由蜱传播、羊泰勒虫引起的一种以高热、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为主要特征的血液寄生虫病,常呈地方性流行,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羊都可感染发病,该病的发生与蜱的活动有密切关系,每年5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成虫活跃期,并以6月中旬至7月下旬为最盛期,因此,羊焦虫病的流行季节为5~8月份,而6~7月份为发病高峰期。该病如不能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会造成批量死亡。
临床症状
病羊普遍消瘦、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有的肌肉震颤,体温在39.6~42℃,呼吸促迫达每分钟60~80次,有的发鼾声或伴有咳嗽,心率快而不正,有的便秘,有的拉恶臭稀粪,杂有黏液或血液,尿液混浊。大部分可视黏膜苍白,部分眼睑水肿、流泪、有眼屎,咽喉部及颌下等体表淋巴结肿大、有痛感,有的颈下、胸前、腹下及四肢发生水肿,以幼年羊病势沉重。
病理变化
皮下脂肪有胶冻样侵润或点状出血,血液稀薄、凝固不全,胸腹腔有少量积液,全身淋巴结呈不同程度肿胀、出血,以肩前、肠系膜、肝、肺等处淋巴结较为显著,切面膨隆多汁、充血,有一些淋巴结表面可见颗粒状突起,肺水肿或出血,脾脏肿胀、边缘有粟粒大结节、质地柔软,肾脏有出血点,肝脏肿大、有出血点,胆囊壁增厚,胆汁较浓稠,真胃黏膜、肠黏膜上有溃疡斑或有少量出血点。
治疗措施
个体治疗
将病羊隔离,用“血虫通治”(成分三氮脒、多西环素)、“重症一针绝”(成份:磺胺间甲氧嘧啶)分开肌肉注射,每日一次,连用3天(剂量均为每公斤体重0.1毫升)。对高烧病例,辅以安乃近对症治疗。
群体治疗
对全群羊用“黄芪多糖粉”拌料,饮水中加入速补维生素,连用3天。
按每公斤体重0.02毫升肌肉注射伊维菌素一次,间隔一周同剂量再注射一次,以驱杀体内外寄生虫。
对全群羊逐只进行羊体刷拭,并注意观察寄生蜱,及时摘除处死。
进行一次圈舍清洁卫生,环境用“菌毒杀”喷雾灭蜱。
预防
灭蜱是防治本病的主要措施之一,在秋冬季的10~11月份应搞好圈舍卫生,用泥土堵严墙壁洞口、摸严缝隙,消灭越冬硬蜱的幼虫;春季的2~3月间用消毒液喷雾消灭羊身上的幼虫和若虫;在3~5月份若虫在圈舍内蜕皮和成虫开始出现的时期,应加强圈舍卫生,并用药物灭蜱。
夏时季节要经常保持圈舍内及周围环境卫生,做好消毒、杀虫、消灭蚊蝇等工作,在初夏可用伊维菌素,按每公斤体重0.02毫升肌肉注射两次(间隔1周),以驱杀羊体内外寄生虫。
经常刷拭羊体,并注意观察寄生蜱,一旦发现要及时摘除处死,并用药物喷雾消灭羊身上的蜱虫。
坚持自繁自养原则,不从疫区引进羊,对新引进羊要隔离观察至少一周,一周后采血镜检,若无焦虫体则可以与其他羊合群。发现病羊及时治疗。
在发病季节坚持药物预防,可每隔15天用三氮脒预防注射一次,按2毫克/公斤配成7%水溶液肌肉注射。也可用焦虫片,按每25公斤体重一片,每15天投服一次。
石家庄市行唐县兽医防疫站 王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