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监控物联网中控系统。
变频压力动态增氧系统。
进入夏季,温度升高,水中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对于水产养殖来说,氧气的溶解度下降,水中氧气减少,鱼就呼吸困难了。通常,养殖场采用机械增氧,向水体不断补充氧气来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但遇到极端天气,特别是闷热天气时,气压下降,气体溶解度随气压下降而下降,水体溶氧就会更少,鱼就会出现浮头,增氧的效果并不明显。近日,怀柔顺通虹鳟渔场彻底解决了养鱼增氧问题,该场将液氧技术应用到工厂化养殖中,通过智能化控制实现了水体溶氧量的自动调节,改善了水质,满足了鱼类正常生长需求,达到了高密度养殖的目的。
工厂化养殖依靠机械增氧
目前,流水养殖已不再符合北京市养殖业发展要求,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逐渐兴起,它以节能、节水、节地为特征,大大提高了单位养殖密度,养殖成活率显著提高,同时符合当前国家提出的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的发展模式。工厂化养殖系统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的技术手段对养殖水体中的固体物、悬浮物进行沉淀和吸附,对那些有害的氨氮等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对有害菌类进行消毒,从而实现水体净化达到水体再利用。但水体中溶氧的补充只是依靠机械增氧,水体中溶氧的含量并不能满足高密度养殖的要求。
水产养殖中,溶解氧是影响鱼虾摄食量、生长速度、饵料系数以及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据有关资料显示,鱼类在溶氧3毫克/升时的饵料系数,要比4ppm时增大一倍,生长在溶氧7ppm中的鱼生长速度比生长在溶氧4ppm中的鱼快20%-30%,而饵料系数低30%-50%。当水中溶氧量达到4.5ppm以上时,鱼的食欲增强极为明显。为此,我国《渔业水质标准》中规定:养殖用水的溶解氧在一天24小时中,必须有16个小时以上时间至少应保持在5毫克/升,任何时间不得低于3毫克/升。
工厂化养殖中,因水中浮游植物数量很少,池水中溶解氧主要来源是人工增氧,目前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为罗茨鼓风机配合气石将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到水中,当鱼池中鱼的密度较大时,溶氧量一般只有5ppm左右,不能达到鱼类快速生长要求;其二是将液氧汽化后,通过氧气管道、调压阀、纳米盘,使氧气溶解到池水中,溶解氧可达到9ppm以上。
液氧技术应用到工厂化养殖的优势
■鱼池中添加液氧,养殖水体溶氧控制在5-10毫克/升,可以有效改善水体溶氧量,物质循环加快,有害物质转化率提高,改善了养殖水体环境,降低了发病几率,为鱼类生长创造了适宜的生长条件;同时可以调节鱼体生理平衡,促进鱼体生长,在摄食强度、饲料转化率方面显著提高,鱼病减少,成活率提高。放养密度增加100%-150%,生长速度增快15%左右,成活提高8%左右。
■液氧利用技术简单实用,采取智能化设备来实时启动液氧添加,可以有的放矢减少浪费。相比传统的增氧机等设备,耗能减少20%-30%。
液氧技术使用简介
■沉淀池 初步将养殖污水进行处理,主要是将一些大型颗粒物、粪便等沉淀。
■液氧装置 存储量15-20立方米的液氧罐体1个,液氧经汽化后与水体混合成为高氧混合水,再经管道送入鱼池中,鱼池边缘底部分布若干个进水喷头,从而达到改善水体溶氧的目的。同时配备有智能化启动装置,溶氧达到设定的阈值时自动开启或关闭系统。
■多参数水质检测仪 在鱼池各分布点安装在线水质多参数检测仪,并与通讯设备连接,实时远程监控。保存历史数据,达到人机互动、自动报警的功能。
经济效益
每套液氧设备系统(11千瓦的提水泵),混合后的高溶氧水可以满足2000立方水体的需要。每立方水体可以达到30-40公斤的产量,2000立方水体年产60吨-80吨商品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