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海马养殖现状及展望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畜牧 » 养殖技术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海马养殖现状及展望
发布日期:2016-01-18 00:00:00  浏览次数:30

  海马,在中国素有“南方人参”之称,早在《神农本草》、《本草纲目》中已有记载,海马对于治疗肾虚、阳萎、遗尿、不育、虚喘、腰酸背痛等有奇效。国际上,尤其是中国,对海马的利用一直高居不下。作为稀贵的中药材,2012年中国交易量超过1.5亿只,占海马市场的2/3。而在欧美等国家,海马主要是用于观赏,价格高达30美元~150美元/尾。这是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林强研究员日前在2016(北海)海洋经济发展研讨会上透露的信息。

  海马养殖属于特色养殖领域,主要适应于特色水产养殖与育种、资源、保护、观赏产业、功能食品和医药材料等领域。中国是最早开始进行海马养殖的国家。1958年,广东汕头海水养殖场开始海马养殖并取得一定成功。1969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将广东近海的三斑海马引入青岛并试养成功。1978年,中国开始新一轮海马养殖热潮,温州等地引入广东的三斑海马,成功实现海马北移人工养殖并获得成功进行了产业推广。但受病害严重影响,此后海马养殖陷入低迷期。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种质改良技术的突破,海马养殖又逐渐恢复过来。中国的新一轮海马养殖始于2009年,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已进入产业化阶段。与中国相比,国外的海马养殖规模较小,而且价格高,主要用于观赏用途。

  目前我国主要养殖的海马种类包括三斑海马、大海马,以及少量的鲍氏海马、日本海马,2009年又从美国新引进了线纹斑马。据统计,目前我国的海马养殖量约1200万只/年,产量100吨~110吨。受养殖条件影响,南方和北方的海马养殖模式差异也比较大,南方主要是用传统的鲍鱼池来养殖,而北方则是利用传统的海参池来养殖,各地的养殖技术也是参差不齐。

  尽管现阶段我国的海马养殖已进入产业化的阶段,但普遍面临着种质退化及繁殖效率低的问题,特别是种质问题,有可能是影响海马规模化养殖的最大难题。海马养殖还有一个关键点,那就是提高幼苗的成活率,这也是海马养殖的一个瓶颈。经过研究发现,影响海马幼苗成活的关键因素是:开口铒料、以及幼龄以后的铒料转换,特别注意的是脂肪酸是维持海马幼苗成活的重要因子。

  组织、生理学证明:雌、雄海马性腺可常年发育成熟,没有季节性发育差异,具备全年繁殖的生理条件。雌海马卵巢常年具有不同发育时相的卵母细胞,具有一年多次产卵鱼类的典型特征;雄性育儿是海马独特的繁殖方式,在不同季节都可以完成正常的胚胎发育和孵化过程。但考虑到海马的体质,建议全年繁殖次数保持在6次~8次最佳,对连续繁殖2次的海马,实施雌雄海马隔离养殖20~28天,然后重新配对。隔离期间,需要重新驯化、激素调控、温度刺激等。

  据统计,海马常见的病害类型有30多种,危害最大的主要是以下三种:肠炎、烂尾、气泡病。要想减少病害的损失,就需要我们加强水质调控、营养强化和种质优选等,做好预防工作,提高海马养殖的效益。

  当然,要想扩大海马的养殖规模和产业,就要考虑高密度健康养殖模式。在产业化海马养殖过程中,建议实施“一边产业养殖,一边亲本选育”模式,能有效地避免种质退化等问题。同时,还要探讨更多的工厂化养殖模式。

  钟水文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