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鲍鱼的敌病害及其防治技术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畜牧 » 养殖技术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鲍鱼的敌病害及其防治技术
发布日期:2015-10-26 00:00:00  浏览次数:10

  敌害生物

  寄生性的敌害生物

  环节动物门多毛纲的才女虫可寄生于鲍壳的内部,时间长了则会造成壳层疏松或者穿孔,影响鲍的正常生长发育,最终可导致死亡。还有一些褶牡蛎、藤壶、柄海鞘、贻贝、筒螅等生物可附着在鲍的贝壳上或附着在养殖笼上,严重时可导致鲍的死亡。

  对此危害,目前还没有有效的防治措施,可在养鲍笼中混养一定量的光棘球海胆。每层养鲍150个可混养海胆5个~20个,有害附着生物可减少50%以上。

  捕食性敌害生物

  鲍的捕食性敌害生物种类较多,例如:石鲷、马面鲀、龙虾、日本虫寻、海星、章鱼、鱿鱼、红螺等肉食性生物能直接残食鲍苗或成品鲍,尤其对小规格鲍苗危害更大。

  竞争性敌害生物

  一些藻食性贝类例如:蝾螺、正形海胆等其所摄食的饵料种类、生活空间与鲍十分相近,导致彼此之间相互争夺饵料资源和生态空间,这些生物也同样成为鲍种群发展的限制因子。

  疾病及其防治

  气泡病

  此病对鲍人工育苗生产危害较严重,稚鲍易得此病,发病季节为春季到秋末,尤其是夏季高温季节发病率较高。

  (1)症状:病鲍消化道内可发现有许多小气泡,使其消化道及内脏肿胀,足部收缩无力,吸附力下降,摄食量明显降低。此病多发生于稚鲍剥离后15天~60天左右,高温季节一旦发病会出现传播快、波及面广、死亡量大的不良后果。

  (2)治疗:由于病因不明,因而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高温期少喂或停喂人工配合饲料,加大给水量将有利于减少该病的发生。

  裂壳病

  此病多发生于鲍苗的室内越冬期或室内中间育成期。

  (1)症状:病鲍足部变瘦、变黄、失去韧性,足表面有大量黏液,贝壳变薄,壳外缘稍向外翻卷,壳孔连通,活力减弱,摄食量下降,然后逐渐死亡。

  (2)病因:病原体为球状病毒。传播途径为水平传播,最大可能是径口进入体内。

  (3)治疗:目前只能采取以预防为主的措施防止发病与感染传播。

  脓疱病

  (1)症状:病鲍的足肌上出现白色丘状脓疱,然后破裂形成2毫米~5毫米深的孔洞状创面,并有脓液溢出。病灶周围的肌肉也随之出现溃烂坏死。

  (2)病因:病原菌为河流弧菌。该菌的发育温度为15℃~42℃,在25℃~35℃时发育较快。

  (3)治疗:单一使用药物时的最小杀菌浓度:氯霉素为3.12毫克/升,复方新诺明6.25毫克/升,氟哌酸12.5毫克/升。联合使用时的用药浓度为:氯霉素1.56毫克/升+复方新诺明1.56毫克/升或氯霉素0.78毫克/升+氟哌酸6.25毫克/升或复方新诺明1.56毫克/升+氟哌酸6.25毫克/升,以联合用药的疗效为好。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