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菲律宾蛤仔静水移动产卵育苗技术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畜牧 » 养殖技术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菲律宾蛤仔静水移动产卵育苗技术
发布日期:2015-06-30 00:00:00  浏览次数:53


  菲律宾蛤仔自然分布广泛,中国南北沿海均产,是中国主要海水养殖贝类之一。其人工育苗技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已获得突破,基本达到生产性要求。但是,花蛤在全国沿海各地的养殖面积大,苗种需求量多,加上近年来育苗生产成本上涨明显,而苗种价格升幅有限,育苗比较效益下降。因此,不断探索改进育苗方法,创新完善育苗技术,提高单位面积育苗产量,成为菲律宾蛤仔育苗中的突出问题。

  经过持续观察和探索,笔者在参与菲律宾蛤仔人工育苗生产中,摸索出运用亲蛤静水移动式产卵、大面积换水洗卵等综合技术,较好地解决了传统产卵方式中的死卵率高、孵化率低等问题,有效提高孵化率,提高单位面积的育苗产量和经济效益。现将菲律宾蛤仔静水移动产卵育苗技术总结如下。

  材料与方法

  亲蛤选择与精养

  本次育苗用的菲律宾蛤仔亲蛤选自产于广东省汕尾市海区的二龄蛤,这是经过实际生产应用比较后产自该区域的菲律宾蛤仔具有抗病力强、生长快、产量高、产卵期死亡率低等优点。提早购买用做亲蛤的数量应多一些,放养于虾池中培育。2013年8月上旬,在一口3亩的亲蛤精养池培养好基础饵料生物,然后,将放养于虾池的亲蛤起捕,经筛选后,去除杂质和劣质、个体小的亲蛤,把符合亲蛤质量要求的平均规格为130粒/kg的亲蛤放入精养池,放养面积为精养池面积的50%左右,密度控制在200粒/平方米~220粒/平方米。加强精养池管理,日添加水位5厘米~10厘米,投喂豆浆或贝类配合饲料0.5毫克/升~1.0毫克/升,池中吊挂发酵腐熟的猪粪或鸡粪,用量为50千克/亩肥水,使池水呈黄褐色。约经1个月(视亲蛤性腺发育成熟情况)即精养后期,精养池加大换水量,并使池水水位逐渐降低,此阶段日换水量10厘米~15厘米,每次降低水位5厘米左右,以此促进亲蛤更加肥满成熟。

  育苗池清整消毒

  8月,在亲蛤进行精养强化培育的同时,就要对育苗池进行清淤、消毒。

  ⑴育苗池清淤

  对一口15亩的沙泥底质的露天土池进行彻底清淤,排干池水,暴晒20天以上,彻底冲洗去除底质污泥,清除池内及四周杂物,添加新沙5厘米~10厘米,翻松整畦。

  ⑵育苗池消毒

  对暴晒、清淤好的育苗池,先在积水处用浓度为50毫克/升的漂白粉泼洒消毒,然后进水口用60目网过滤进水30厘米~40厘米并全池泼洒漂白粉浸泡,每次浸泡2天~3天,后排干,如此反复浸泡三遍。进水至1.5米,让池水处于自然状态。

  人工催产与孵化

  ⑴催产:在福建,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是菲律宾蛤仔繁殖盛期。视亲蛤性腺发育成熟度,及时从精养池中起捕亲蛤,筛选质量好的亲蛤,按育苗池面积计,数量为35kg/亩,视气温高低和风力大小,阴干6小时~12小时,然后将亲蛤分装于网袋,网目1.5cm,每袋装5kg~10kg亲蛤,排列有序地吊挂在竹筏下方,将吊挂亲蛤的竹筏放置于育苗池中靠近进水闸门的位置,开闸进水,促使流水刺激催产,时间约4小时。

  ⑵产卵:关闭进水、排水闸门。此时,育苗池池水相对静止,及时划动竹筏,在育苗池里循环匀速移动,可以加速亲蛤产卵、排精,并有效促使亲蛤排放的精子、卵子分散和受精。竹筏的移动速度与进水流速基本相同,尽量使育苗池里的各个位置都有竹筏行驶过,这样可使受精卵分散开,不会堆积一处。

  ⑶洗卵:产卵完毕后,在受精卵尚未孵化前,视育苗池风浪大小,开启进水闸门进水和打开排水闸门的上层闸板,利用排出育苗池表层水同时进新鲜水,使池水运动,让漂浮在上层水面的粘液等随水排出,同时,通过池水的流动进一步提高受精卵活力,可有效提高孵化率。

  ⑷孵化:掌握好换水洗卵的时间,洗卵时间既可连续,也可间歇,要在排水口详细观察,调节排水量大小,防止大量优质受精卵排出,这一过程一般持续数小时,或累计换水量达到80厘米左右即可。换水洗卵后,受精卵即在育苗池中孵化。

  浮游幼虫培育

  在育苗池中合理施肥,保持适宜生物饵料密度与良好的水质环境。在水温20℃~27℃、比重1.018~1.024、pH值8.2~8.7条件下培育浮游幼虫。每天向育苗池加注经80目网过滤的新鲜海水5厘米~10厘米,只加水,不排水;一般情况下,每周施肥二次,每次施用尿素0.2毫克/升~0.6毫克/升、磷肥0.06毫克/升~0.2毫克/升,培养浮游生物,使池水水色保持黄绿色。阴雨天pH值偏低时,用生石灰15毫克/升~20毫克/升全池泼洒。水色变清透明度高时,则投喂豆浆或贝类配合饲料0.3毫克/升~0.5毫克/升。

  稚贝培育

  浮游幼虫发育至稚贝后结束浮游生活,下沉附着于底质表面。改用40目网过滤进水,稚贝初期采用日进水5厘米左右、施肥繁殖饵料生物,结合投饵、定期换水10厘米~20厘米的培育方法;稚贝中后期则要逐渐加大换水量,降低育苗池水位。当稚贝体长达到1.01毫米~1.5毫米时,此时育苗池中密度非常大,要及时移苗到海区疏养,进行中间培育。

  稚贝中间培育

  海区选择在围头湾白沙海区的中、低潮区,该海区风浪不大,潮水流速平缓,滩涂平坦,底质为泥沙质,含沙量大于60%,大潮干露4小时~6小时。翻耕平整面积40亩,四周插竹围网,以防大型敌害生物进入和漂浮物覆盖苗埕。选择风力小的退潮时段播苗。排干育苗池池水,将育苗池底质表层1厘米~2厘米刮起,装袋运往海区播苗。

  管理要求

  育苗期间,每天上午、下午各测定一次水温、比重、pH值、透明度等因子,观察水色变化,如测定的数值有明显变化时,在核实确认原因后,相应做好换水、施肥和泼洒生石灰等措施进行调节。亲蛤即将进入成熟期开始,每天取亲蛤50粒,解剖检查性腺饱满度,并镜检精卵成熟度,以准确判断催产育苗时间。浮游幼虫期间,每天全水层抽取若干个水样,计算浮游幼虫数量变化和观察生长发育及浮游植物的变化情况。

  结果

  稚贝收获情况

  在15亩的育苗池中,使用经精养强化培育的亲蛤525千克,平均规格130粒/千克,采用静水移动式产卵加大面积换水洗卵方法后,获得受精卵141.7亿粒,获得D型幼虫39.66亿只,孵化率达到27.99%;获得刚附着稚贝6.7亿粒,平均稚贝密度0.45亿粒/亩,浮游幼虫成活率17.0%。经海区中间培育后,共培育出成苗2.03亿粒,稚贝成活率30.14%,平均规格8400粒/千克,苗种总重量24190千克。

  效益分析

  产值:苗种产量2.4万公斤,平均单价7.0元/千克,总产值16.9万元。

  成本:亲蛤1.013万元,消毒药品0.15万元,肥料饲料0.225万元,清淤清池1.05万元,临时雇工3.45万元,育苗人员工资2.4万元,育苗池维护费用1.5万元,其他0.1425万元,支出合计9.93万元。

  利润:获得利润7.0万元。

  分析

  1.亲蛤强化培育十分重要,这对增加亲蛤性腺饱满度起着重要作用,是提高亲蛤怀卵量的主要措施。做好亲蛤强化培育池的密度控制、生物饵料培养、适时补充投喂饲料等,都是提高亲蛤培育质量的技术措施。

  2.坚持做好检查亲蛤性腺发育情况和镜检性腺成熟度,以准确判断亲蛤性腺成熟度,及时做好催产的各项准备,在最佳时间催产以便取得最佳催产效果。

  3.性腺成熟度达到催产要求时,对亲蛤进行阴干处理和流水刺激仍然是人工催产的好办法,对提高亲蛤精卵一次性排放率效果良好。

  4.如果亲蛤只集中吊挂在进水闸门内侧进行流水刺激,并在停水后排放精卵,这种产卵方式往往造成精卵大量堆积而使底部缺氧,结果是死卵率高、孵化率低,难以提高育苗产量。而将亲蛤吊挂在竹筏上,在亲蛤即将排放精卵时,划动竹筏在育苗池里行驶移动,可使精卵在育苗池中四处分散、受精,增加受精卵移动空间,提高受精卵质量,避免精卵在一处排放而使局部密度过高,造成育苗效果欠佳。同时,在产卵结束后适当时间进行大面积换水洗卵,排去死卵、黏液、排泄物和其他杂质,保持水质新鲜,是提高孵化率的关键措施,也可让孵化后的D型幼虫增强体质和活力。

  5.育苗池水质管理和生物饵料培养为浮游幼虫发育成活提供重要保障。浮游幼虫期每天只添水不排水,既增加天然生物饵料又防止幼虫被排出,饵料除通过添水补充外,还要观察水色,及时通过施肥培养生物饵料,但施肥要适时、适量,以少量多次为宜,防止施肥过量,引起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质突变,造成幼虫大量死亡。

  6.当稚贝达到1.0毫米~1.5毫米时,育苗池稚贝密度非常大,生物饵料已难以满足需求,会严重影响稚贝成活率,要及时移植疏养到海区等地方进行中间培育。 谢章源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