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帆蚌俗称“翼蚌”、“劈蚌”、珍珠蚌、三角蚌。它属淡水双壳类软体动物,属瓣鳃纲、蚌科、帆蚌属。
广泛分布于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省,尤以我国洞庭湖以及中型湖泊分布较多。
形态特征折叠
此种贝壳大而侧扁(见图),具向上突起的三角帆状后翼,外形略呈三角形。贝壳最大长可达240毫米。壳面呈黄褐色,后背嵴有数条由结节突起组成的斜行粗肋。铰合部发达,左右壳各有2枚拟主齿,左壳有2枚侧齿,右壳有1枚侧齿。珍珠层厚,有光泽。
特性
雌雄异体。繁殖季节是4月~8月。卵在雌体外鳃叶内受精发育,约30天~45天发育成钩介幼虫排出体外,寄生在鱼体上,约6天~12天发育成幼蚌,脱离鱼体,沉落水底营底栖生活,生长4年~5年方达性成熟。
育珠特点
在天然水体的蚌生长较慢,但在人工育珠中,三角帆蚌生长速度快,1龄蚌体长可达50毫米~70毫米,2龄蚌可达80毫米~100毫米。因此,1龄~2龄的幼蚌可以进行植珠手术操作,所育珍珠生长速度也较快。成年的三角帆蚌,体长为160毫米~200毫米,在其外套膜上往往可插植2毫米以上的大珠核,可培育出8毫米以上的大型有核珍珠。
三角帆蚌具有对育珠的生态条件要求较高、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弱、对缺氧的忍耐能力不强、珍珠生长速度慢于褶纹冠蚌等不足之处。因此,在实际育珠生产中,要发挥其优良品质的作用,克服其生物学方面的不足。
功能用途
三角帆蚌为中国淡水育珠的优良品种,产珠量高。除作工艺品和装饰品,还可作药材,有安神定惊、清热益阴、明目解毒、防腐生肌、止咳化痰等功效。壳可做纽扣、螺钿和贝雕工艺品的原料,亦可入药,称珍珠母。贝壳珍珠层可制成珍珠霜、珍珠痱子粉和珍珠香水等。肉可食;肉及壳粉可作家畜、家禽的饲料。用珍珠加工成的饰物,精致美观,高贵典雅,其价格昂贵,可供外贸出口。
养殖
人工养殖可在繁殖季节(4月~8月),选择4龄~8龄的健壮亲蚌,按1雌2雄的比例吊养于池塘。亲蚌即在池塘内产卵、排精、受精。当受精卵发育成钩介幼虫时,将蚌放入有水的鱼苗桶(盆)内。雌蚌两壳猛然张开,由出水孔排出絮状体的幼虫。这时盆内放入鱼苗小鱼(6厘米~10厘米的草鱼、鲢鱼、鳙鱼或鳑鲏鱼等),1小时后钩介幼虫附着在鱼体后,将鱼取出,放入流水环境。钩介幼虫在鱼体上发育成幼蚌。在幼蚌从鱼体脱落前,将鱼放入仅有一薄层浮泥的、流动的水池中。幼蚌脱落后营底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