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专家:激发农村改革活力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聚焦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专家:激发农村改革活力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发布日期:2015-02-05 09:23:00  浏览次数:15

  本报讯(记者宁启文白锋哲)2月2~3日,首次针对全国涉农媒体负责人和“三农”新闻工作者的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培训班在北京举行。培训班邀请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分别就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农村改革和增加农民收入等问题作了专题报告。他们一致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必须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靠改革添动力,以法治作保障,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

  2月1日,新世纪以来连续第12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一公开发布,中国记协国内部和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就联合举办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培训班。培训班的专题报告站位高、视野广、内涵深,分析透彻、数据翔实、观点鲜明,是中央一号文件的立体解析,是“三农”问题的全景透视,为学员们提供了一场营养价值极高的思想盛宴,使学员们清晰透彻地认识到当前“三农”工作的重大任务和机遇挑战。

  陈锡文在解析一号文件精神时指出,虽然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分别实现了“十一连增”和“十一连快”,是反映农业农村发展形势的两个标志性指标,但是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也面临着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农业生产成本快速攀升,国内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农业补贴已接近WTO黄箱政策上限,农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全面深化改革,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从而破解这些难题是“三农”工作的重大任务。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法治建设为保障,紧紧围绕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目标,努力实现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

  针对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问题,韩俊指出,不能就农村发展谈农村发展,必须把农村发展放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来思考和解决。要着重讨论四个方面的重大政策问题:人往哪里去、农民权利如何保护、钱从哪里来和新农村如何建设。面对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城镇内部二元结构问题突出等情况,要从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充分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新农村建设要由单兵突进向综合发展迈进,要由“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迈进,要由城乡分割向城乡一体化迈进,不仅要立足于促进农村自身发展,还要加快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陈晓华在谈到农村改革问题时,提出了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健全和完善农业和支持保护体系、户籍制度改革等五个方面问题。他指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主要是“三块地”的改革,即农村承包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   

  借力现代化 种粮也要施巧劲

  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规模种粮的补贴力度在增强,农田基础设施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4年,成都新建高标准农田超过15万亩,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00多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5%以上。“这不仅为粮食机械化生产提供了条件,也为吸引年轻一代回归乡土增加了筹码。”成都市农委总农艺师姚光贵表示。

  邛崃市绿保家庭农场的当家人周江博称自己是“粮二代”。10年前,16岁的周江博进城打工。在乡下老家,勤劳本分的父母不断接手同村村民弃种的土地,几年下来已经接近百亩。2006年,经不住父母劝说,带着稍许的不甘,周江博回乡开始跟着父母种粮。

  “耕地有旋耕机,插秧有插秧机,收割有收割机……”周江博逐渐发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模式已经在改变。8年里,随着农机补贴政策的力度不断加大,周家以每年一台的速度购置农机,周江博也逐渐从打下手的“少掌柜”成长为“大当家”,而周爸爸则退居二线,只负责研究种粮技术。

  农机数量的倍增让成都平原进入机械化种植时代。2014年,全市机收水稻、小麦面积达到99%,就连机械化程度发展相对缓慢的插秧环节,同比增幅也高达97%。

  “农机农艺融合难题一直是阻碍插秧环节实现机械化的主要原因。”姚光贵告诉记者,机插秧对秧苗要求较高,在传统育秧模式下,秧苗往往不能满足机插秧需求,导致掉窝等现象。为了鼓励种植户向工厂化育秧模式转型,2014年,成都出台相关政策,对符合规定的新建水稻、玉米工厂化集中育秧场给予50%的补贴。去年,成都新建育秧中心达28个。

  除了积极向机插秧转型,2014年,王志全和周江博都完成了一件大事:在政府支持下,率先建起了烘储中心,解决了粮食晾晒仓储这一老大难问题。“这几年为晒粮吃够了苦头,晒场不好找,还要看老天爷脸色。”王志全感慨,有了烘储中心种粮就更轻松了。据了解,这样的烘储中心2014年已在成都粮食主产区建设26个,政府补贴建设资金占50%。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