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钟祥市“香稻嘉鱼”——如何让吨粮田变成万元田
本报记者何红卫乐明凯
在湖北省钟祥市旧口镇许集村的“香稻嘉鱼”示范田内,既种稻又养鱼,还在稻田四周围了一圈桂花树,原本种两季的吨粮田摇身一变成了万元田。要说这个“香稻嘉鱼”模式,可有点来历,据史书记载,500多年前,当地官员曾将香稻及香稻田里的甲鱼作为贡品献上。
如今,为了让“香稻嘉鱼”再现,湖北祥隆水产专业合作联社经过请教钟祥地方志学者和水稻、水产种养专家,通过长期实践摸索并加以改进形成了新的“香稻嘉鱼”生态养殖模式。2014年4月10日,湖北省副省长梁惠玲到钟祥旧口“香稻嘉鱼”示范基地调研后指出,该模式是解决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非常好的道路,要求农业部门做好推广和服务。
稻、鱼、花共同打造万元田
稻是粳稻或优质常规稻,鱼是中华鳖和小龙虾,花是桂花。祥隆合作联社理事长魏文林简单地向记者介绍了“香稻嘉鱼”的种养模式:3月下旬在稻田围沟里放虾苗,5月下旬捕捞小龙虾出售;6月上旬栽秧,秧苗返青后投放甲鱼育肥;8月桂花树陆续开花可与同处授粉期的水稻相互香薰渗透;9月底晒田,甲鱼进入围沟后机收水稻,撒下绿肥;春节前将甲鱼上市。
去年按此模式,许集村180亩“香稻嘉鱼”生态养殖基地上,平均稻谷亩产400公斤,甲鱼120公斤,小龙虾50公斤。除去土地流转费等投入成本,亩均纯收入10065元。而当地传统的稻田种植每亩纯收入只在1000元左右,新模式效益比传统模式放大10倍,通过提高稻田产出优质稻和名特水产品的综合效益,农民种粮积极性也大大提高。
“香稻嘉鱼模式实现了水稻和水产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拓展了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空间,适合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湖北省水产局局长李胜强实地调研后认为,这一模式聚集现代农业发展所需要的生产要素,有利于新型市场主体壮大,有利于传统农业的改造升级。
高效益背后是高投入
在“香稻嘉鱼”基地现场,可以看到稻田约以30亩为1个单位,在稻田四周开挖宽围沟,围沟面积约4.5米宽,1.35米深,占每亩稻田总面积的12%,安装了防逃网,每个单元田块都留出农机通道,还配备了电视监控设备,安装了光控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硬化了渠沟,打好了机井,旱涝保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