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湖南湘西十八洞村:精准扶贫别有洞天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聚焦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湖南湘西十八洞村:精准扶贫别有洞天
发布日期:2015-02-17 09:54:00  浏览次数:6

——解析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十八洞村的脱贫之道

  本报记者张振中杨娟

  十八洞村,是武陵山脉在湖南省湘西花垣县造的一个“窝”。

  2月12日,小年,初春的阳光洒在脸上。“成富农家乐”的施成富让儿子驾驶着货车忙着购置年货,从山下到山上,往返只需十分钟,而以前要艰难步行一个小时。

  同样是沿着这条路,2013年11月3日,绕过十八道湾,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十八洞村,走到了乡亲们中间,在施成富家的院坝里与乡亲们拉家常,话扶贫、议发展。

  这条路,一头通往小山村,一头连着中南海。

  “住在了山沟沟,走不出洞窝窝……”十八洞苗族村,这里曾经是积贫积弱、贫困交加的偏远山落。

  “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加快了向贫困宣战的步伐,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也正是在十八洞村,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论断。

  精准扶贫让十八洞村乡亲们尝到了脱贫致富的甜头:以能人多了为核心的“六大群体”让大家感受到新农民的力量,以完善基础设施为主的“六改”让村民享受到新农村的幸福,以农业产业为重点的六大产业让全村迸发出新经济的活力。

  用人精准:扶贫干部真扶贫“扶”出能人等六大群体

  人是扶贫攻坚中最重要的力量。要帮穷人拔掉穷根,就要让扶贫的人“真扶贫、扶真贫”。

  “要是没有他们,我们还是老样子呀,面朝黄土背朝天!”石爬专喃喃地说。

  石爬专所说的他们,是花垣县驻村扶贫工作队的扶贫干部。在花垣县委书记罗明看来,要扶真贫,就必须启用一批真扶贫的干部,扶贫干部不能是假把式,空口说不如甩开膀子带着干。

  湘西自治州创新基层干部服务载体,“学一技、联一户、解一难”活动在花垣县重点开展。3000多名县乡村三级干部扎进全县162个省级贫困村定点精准扶贫,这次扶贫干部有了新的任务:每人至少掌握一门以上实用技能技术,建立一户服务对象,解决一个实际困难。

  十八洞村成了精准扶贫的主战场。为此,县里派来一支精准的扶贫工作队。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龙秀林说:“和农民打交道,你得实打实,要带着感情、带着技术、带着效益帮助他们,带出一批能人来。”

  2月4日一立春,龙秀林惦记着村里种养大户隆成志的“黄牛养殖资金缺乏和冬桃种植成活率”问题。湘西黄牛是当地独有的特色肉牛品种,而花垣又是黄牛的主产地之一。在十八洞村,以前家家户户都靠养牛来耕田,压根儿没想到靠养牛来赚钱。总书记到十八洞村考察以后,村里将黄牛养殖作为六大产业之一重点培育。在外打工多年、见多识广的隆成志从2014年养起了黄牛,到去年底存栏22头。他计划今年养殖120头黄牛,可难题摆在他面前:缺钱。

  隆成志只好找到龙秀林。作为“联一户”的帮扶者,为解燃眉之急,龙秀林把自家6万元存款拿了出来。可这远远不够,找银行,想法担保贷款;找畜牧、扶贫部门,争取立项获得发展资金。

  扶贫工作队将冬桃引进过来栽种,从没种过冬桃的村民对技术管护一无所知,种了一年,眼看开春了,隆成志家的桃树还没有吐芽,农林专家、县林业局副局长石昊东赶紧过来查“病因”,手把手教他如何剪枝、加肥、松土。

  “学一技、联一户、解一难”,通过扶贫干部的“授人以渔”,隆成志由一个普通农民成长为种养能手,全村催生出不少像隆成志这样的养猪大户、养羊大户。不仅如此,选准一个“能人”,带动一方发展,十八洞村涌现出了新六大群体:能人多了、好人多了、新人多了、客人多了、艺人多了、诗人多了。

  用策精准:基础设施“六改”让人居环境大改善

  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是扶贫攻坚的基石。因此,对山窝窝里的十八洞村来说,因地施策,首招就是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户延伸,全力解决“最后一道门”问题。

  道路是一个村庄走出贫困、圆梦小康的通道,而厨房是每户农家营造温暖、品尝幸福的一隅。从某种程度来说,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就系在一条道路上、拴在一个厨房里。因而,以改路、改厨为主导的“六改”行动在十八洞村陆续展开。

  “这条路不修好,我老婆娶不进来,农家乐办不起来。”施全友感慨地说。在2014年前,42岁的施全友是全村30多个光棍汉之一,常年在浙江等地打工。施全友在打工期间结交了一个女朋友,女朋友来家里“考察”过一次后认为:穷不可怕,怕就怕在路难走,事难做。因而婚事被一拖再拖。

  机会来了,2013年11月,施全友从电视上看到了总书记到他家乡探访的画面。难掩激动的心情,施全友在当年年底回到了村庄,他想兴办一个农家乐。

  办农家乐虽好,可弯曲狭窄的小道将游客阻挡在村外,因而,修路成了全村的第一件大事。2014年12月,5.6公里长的村道修通了。“路修好了,女朋友想通了,今年1月1日我们结婚了,农家乐也办起来了。”施全友笑得合不拢嘴。

  村中修路,家里改厨。以前,十八洞村村民的厨房极其简陋,而且设计也不科学。如何既保留农村生火做饭的习惯,又做到省柴并环保?驻村扶贫工作队巧妙地做了两处细节改动:原来的大肚灶现在改成了小肚灶,这样一来很节约柴火;增设了直排烟囱,烟雾不再往外排。

  村支书龚海华介绍,以“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为理念,全村路、水、电、房、厕、厨6类基础设施问题得以改善,扶贫工作队在“六改”的基础上,美化村庄,提升产业,保护生态,着力打造中国最美乡村。

  现在,走在十八洞村的村落里,石板路、泥巴墙、木板房、青瓦台,乡村美景让人留连忘返。

  用力精准:六大产业催生扶贫攻坚内生动力

  产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血脉。如何有力撬动产业的发展?对十八洞村而言,这个支点就是以农业为主导的产业。

  “发展产业特别是农业产业就是为了给十八洞村‘造血’。”湖南省副省长张硕辅认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扶贫被村民认为就是分钱。现在我们对十八洞村的扶贫,要告别等、靠、要的粗放扶贫模式,不再简单地靠‘砸’钱来解决,因为既要‘输血’更要‘造血’。”

  然而,要有效“造血”,就要精准选择产业发展。罗明分析,精准发展产业,主要要看是否能破解“三大难题”:能否创新农村融资机制,解决农业生产“缺资金”问题;能否创新科技扶贫机制,解决农民“缺技术”问题;能否创新生产经营模式,解决农产品“缺市场”问题。在这种研判下,种猕猴桃西瓜,养黄牛白兔,绣苗衣裤边,搞农家餐饮,抓劳务输出,兴休闲旅游成了村民致富的六大产业。

  十八洞村人均只有8分地,要想脱贫致富,就必须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湖南省扶贫办主任王志群认为,一方面要立足当地资源发展生产;另一方面,更要“跳出十八洞建设十八洞。”

  湘西苗绣是能织善绣的苗族农村妇女的传统手艺,但“酒香也怕巷子深”,十八洞村的苗绣一直未能成为产业走出去。

  为了把这门传统手艺变成挣钱的产业,2014年5月,十八洞村成立了苗绣特产农民专业合作社,吸引了90多名妇女成为社员。合作社与吉首市金毕果公司等签订订单合同,为苗绣找到了市场。凭着一手好手艺,龙林香足不出户每个月就能多挣1500元。如今,合作社已靠织苗绣“织”出了28万元。

  “苗绣传下来了,但猕猴桃产业要‘跳出去’。”十八洞村土地少而散,种植空间极其有限,而且贫困农民没有多余的生产资金。要规模种植猕猴桃,地从哪里来?钱又从哪里来?按照“跳出十八洞建设十八洞”的思路,十八洞村找到一条“借地生金”的方法,将千亩高标准猕猴桃基地设在花垣县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中,贫困村民每人自己只需掏100元钱,加上专项扶贫资金3000元,以此入股合作社。石大姐一家两人实质上自己只出了200元钱,在2014年年底就领到了股金证,待猕猴桃挂果收效后,每人每年就可以领到至少5000元的分红。

  相对于“缺资金”,施关保养牛更缺的是技术。在外“漂”了多年的他一直想回来搞点产业,却苦于没有技术。2014年5月,以企业为担保,施关保贷款养了30头母牛和20头小牛,由德农牧业和当地畜牧部门全程提供技术支持,光养殖母牛去年就赚了七八万元。临走时,施关保掰着指头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再过3个月小牛出栏后,还可以赚到三四万元。

  2014年,十八洞村人均纯收入达到2518元,比2013年增长850元,同比增长50%。

  在十八洞村,无数个“施关保”用勤劳的双手,自力更生,辛劳打拼,攥住一家人的幸福生活,把握住全村人筑梦前行的方向。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