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果园,还是乐园——
衢州:“农旅结合”促进家庭农场转型发展
□□ 本报记者高杨通讯员蓝晨
“挑红的,边吃边采,不要浪费啊。”立春后的一个周末,开化县银腾家庭农场的草莓基地旁停满了私家车,前来采摘游的市民络绎不绝,基地负责人张士福边给游客发放果篮边张罗着。“农场里的草莓、葡萄如今成了乡村游的‘香饽饽’,每天来采摘的就有100多人,效益比一般销售高10%还多呢。”他笑着说。
衢州作为浙江首个家庭农场培育发展试点市,从去年开始,借助青山绿水这张生态“金名片”的优势,以建设国家休闲区和现代田园城市为契机,以乡村休闲旅游为抓手,推动家庭农场“农旅结合”转型发展。在全市注册的4000余个家庭农场中,创意农业、休闲观光型家庭农场达到320多家。
促进转型升级,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作为试点发展起来的衢州市家庭农场,已经从最初更加重视数量到了全面提升质量的新阶段,很多农场都开始面临转型升级的新形势。
“我们引导农场主树立‘生态循环、精品高端’的发展理念,走产业布局生态、资源利用高效、生产全程清洁、环境持续优化的现代农业道路,把农场打造成美丽乡村的风景点、休闲旅游的好去处。”市农业局局长刘祖堂说,“今年一号文件提到‘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也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去年以来,衢州市县两级财政扶持家庭农场提升质量的专项资金达到5400万元,实施提升质量市级项目51个,规划投资8240万元;向2206个家庭农场发放贷款8.56亿元。开化还出台了全国首个全县域创意农业发展规划,全面拓展农业休闲、体验、文化传承等功能。全市家庭农场去年共接待乡村旅游客人147.16万人次,走出了绿色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位于钱塘江源头的开化县,利用森林覆盖率高达80%以上的优势,结合将全县打造成“国家东部公园”的发展机遇,创新家庭农场农作制度,大力发展向日葵、彩荷、油菜等特色观光农业。江山市作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围绕田园观光、休闲娱乐、果蔬采摘、农耕文化等内容,打造家庭农场景观点、旅游带,创作了一系列彩色农作物创意图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