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沈建华通讯员陈艳华
腊月二十五,民俗为民间送灶神上天,接玉皇下界,查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家家祭之以祈福的日子。江苏农学会副秘书长牛宜生来电:南京乡间有场农家迎新篝火晚会,有点意思,相邀采风,记者欣往。
驱车近一小时,便到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白马镇,离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不远,就是举办篝火晚会的春江有机农场。夕阳西下,霞光照耀着一张张乐呵呵的男女老少脸面。介绍中得知,有村里农户、科技专家、乡镇干部、业界名士……
夕阳还未近地平线,篝火便升起来。晚会的第一个场景,便是“分年猪”:技术娴熟的张屠户,半个小时不到,就麻利地把一头500多斤重的黑猪宰分割完。拜神祭祀开始,点烛焚香,但晚辈跪拜的,却是一对年过八旬的城里老人。
83岁的吴镕,是我国知名的“三农”问题专家、原江苏省委农工部部长,上世纪80年代数次参与过中央一号文件起草。吴老夫妇应邀前来参加篝火晚会,端坐案前接受晚辈的敬拜,他知道,农家不迎玉皇而敬他,自有一番祈盼。
吴老为大家解读了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之后,深有感触地回顾了一段往事:上世纪50年代,他曾率领工作组来过溧水,亲自监督处理虚报浮夸导致饿死群众的支书和大队长。“大队长喊冤,支书说不能说,组织上不能让讲真话!”
改革开放,能讲真话,能干实事了。这场晚会上,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代表们与政界、科技界、金融界的专家们,娓娓地道来,频频地交流,融融的笑语,让篝火晚会将城里人和乡下人融合一体,时时爆发出阵阵掌声。
吴老对春江有机农场的机制创新颇感兴趣。这个由企业、镇村、农户有机构成的生产经营组织,通过引入知名种业企业,布局有机种苗产业,填补了国内这一领域的空白,更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升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融合城乡发展要素的春江有机农场,在篝火晚会上的又一个触动人们情感之弦的仪式,更加融合了城里人和乡下人的感情:农场经营大户领到10万元经营奖金之后,当地困难农户也领到了企业发放的一笔笔节日慰问金。
产业之融,城乡之融,情感之融……一场农家迎新篝火晚会,如同一个小小的论坛,让每一个参与者都成为主角,为乡村农民、科技专家、业界精英和党政干部搭建了一个跨界跨业的融合平台,交流碰撞出新春融合发展的思想火花。
“腊尽梅纷披,春回柳摇曳。”宋朝洪咨夔的《腊月二十五夜》诗咏,道尽人生年际的无尽感慨和农家忧乐。新时代的新农人,对新农业的新发展,对新生活的新追求,让农历的新年,发出时代的新年味儿,融融的农家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