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不发展农村就解不了“乡愁”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聚焦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不发展农村就解不了“乡愁”
发布日期:2015-03-04 08:32:00  浏览次数:14

    “你们谁是从农村出来的?一个也没有?”环视一周发现周遭记者没有人回应后,60岁的柯炳生大声说,“我是。”

    3月3日上午,刚踏入驻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就陷入众多记者包围中。在转基因食品、奶粉安全、农业补贴等热点问题相继抛来的间隙,他出人意料地谈起了乡愁。

    不只是柯炳生。

    每次接受采访,广西的大学生村官、全国人大代表李欣蓉都不得不重复回答记者的提问:“你的乡愁是什么?”

    代表委员对乡愁的高度关注,正源于春节期间在社交媒体上疯传的《一位博士生的返乡笔记:近年情更怯,春节回家看什么》。

    文中人情趋冷、传统农耕文明沦丧、知识无力感等一幕幕农村凋敝的现状,引发众多关注。

    “这篇文章部分反映了农村的现状。”80后人大代表、江苏省泗阳县文广新局副局长张秋香坦言。

    2007年,她刚到江苏省泗阳县三庄乡邵道村任大学生村官。其时,村庄周围河道、沟渠遍布垃圾,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所经之处一片冷清,967户人家的村庄,贫困人家竟达303户。

    几乎每年都会下乡调研的全国政协委员顾久,对农村的破败印象深刻:六十多岁的老人都进城务工了,留下妇女、儿童和动不了的老人;当年农村较少垃圾,现在垃圾遍地;半山腰最肥的秧地田,是过去几千年来老祖宗都不让动的,如今这些田地上大量盖房;房子修起来,老人又不愿意住进去,年轻人打工后也不愿回来,房子只好闲置,老人们带着孩子还住在老房子里。

    显然,如今的农村已难以承载贵州省文史研究馆这位馆长的乡愁:“小时候的月亮是有温度的,大家都躺在凉席上看月亮,讲嫦娥奔月的故事,看桂花树,现在的孩子你给他说,他会相信吗?”

    更多的时候,他把这种乡愁的失落看作是“进步中的痛”,“这种凋敝其实大家也别太痛苦,还是要全面看待这个发展的过程,没有人再愿意回到过去挨饿的年代”。

    柯炳生委员并不认同“返乡笔记”中对农村凋敝的描述:“知识的无力感只是一个方面,农村有很多变化,路更宽了,更畅快了,茅草房变成瓦房,变成楼房。”

    但他同时坦言,河水也没有以前干净了。他的记忆中,小时候家旁边的小溪尤为清澈,“照出来的照片跟风景名胜似的,现在没法照照片了,里面都是垃圾袋和塑料瓶”。

    柯炳生强调这只是一个过程,会出现人口、环境等复杂问题,如何解决需要正视;而城镇化过程是历史的发展趋势:“如果我们还有80%的人口在农村,这个国家的现代化永远实现不了。”

    身边同龄人都在疯狂转发“返乡笔记”的同时,全国人大代表李欣蓉却有自己的看法:“文章基调比较忧伤,我认为不能单方面评价它。”

    “城镇化过程中,各种社会关系在变,农村某种程度的衰落不可避免,但我一直认为,现代化和传统并不矛盾,发展过程中,总能找到城镇化和乡村文明的平衡点。”李欣蓉说。在她看来,农村出现的各种问题不能通过不发展的方式去避免和解决。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