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外多个品牌乳企去年业绩平平 国际奶源充足 液态奶供应量大价平 市场需求未大肆增长 价格战或将继续
虽然A股几大乳企大佬还未交出2014年成绩单,但从目前陆续亮相的中外乳业去年业绩来看,普遍呈现如下特点:国内牧场惨淡,外资巨头平淡。本报记者梳理发现,以达能为例,其旗下明星产品多美滋在中国的销售额继续低于预期,仍未完全恢复元气。“但接下来包括光明乳业、伊利股份等几家业绩会较为好看,其去年三季报都表现不错,很可能成为去年贴身肉搏战的赢家。”一位行业观察人士表示,总体来说,2015年很可能赚钱继续不易:外资品牌难言涨价,国内牧场利润或摊薄。
文/广州日报
记者涂端玉
图/记者李婧
外资品牌乳企:在华销售业绩平淡
在达能发给广州日报的2014年全年财务报告称:“根据集团合并报表显示:达能2014年全年销售额较2013年下降0.7%,为211.44 亿欧元。受排除汇率变化及合并报表范围变化等因素影响后,总销售额同比增长4.7%,其中销量下降1.5%,产品价值增长6.2%。”记者留意到,对于鲜乳制品业务,该报告坦承:“2014年第四季度鲜乳制品业务销售额同比下降 1.0%,其中销量减少7.8%,而销售价值增长6.8%, 抵消了销量减少的影响。”而在奶粉业务所在的婴儿营养品板块,达能直言其明星产品多美滋在华销售额继续低于预期。
此外,达能毫不讳言消费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不易,其表示:“我们预期将面临一个持续困难和不稳定的市场环境。”
在展望2015年时,达能给出的预测是销售有机增长在4%~5%之间,营运利润率轻微增长。
与此同时,雀巢则发布财报称,2014年销售额为916亿瑞士法郎,有机增长率4.5%,该集团展望2015年有5%的有机增长,并改善利润率。雀巢首席财务官龚万仁表示,在中国、大洋洲,业绩尤为疲软。龚万仁称,展望2015年,雀巢将继续调整中国市场产品结构,以迎合消费者需求。
“随着越来越多外资品牌入场夺食,再加上去年席卷一整年的降价风,今年各大外资乳企很可能面临涨价难、抢份额难的艰难局面,‘躺着赚钱’的好日子已经过去了。”一位业内人士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