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农民企业家代表“把脉”农村创业难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聚焦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农民企业家代表“把脉”农村创业难
发布日期:2015-03-05 17:15:00  浏览次数:9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题:“雄心勃勃”返乡创业  缘何再踏打工旧路——农民企业家代表“把脉”农村创业难

  新华社记者胡星、李放

  春节刚过,各地的打工大军陆续踏上外出务工征途,其中不乏曾经“雄心勃勃”回乡创业的农民工。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曾经满怀希望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再次踏上打工路?返乡创业中的酸甜苦辣又有几何?地方政府在面对这些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时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且看来自一线的农民企业家代表,为农村创业难进行“把脉”。

  把脉:“政府依赖症” 处方:适应“新常态”

  在那些返乡创业不成再踏打工路的农民工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有技术、有热情,但缺少资金、管理经验和市场头脑,过度依赖政府扶持,抗风险能力差,政策和市场稍有风吹草动,脆弱的企业就难以承受,不得不再次踏上外出打工路。

  从小就跟着母亲学习苗族传统刺绣和蜡染技艺的全国人大代表蔡群是贵州有名的“绣娘”。2005年,她外出打工返乡,在家乡贵州省织金县的苗族村寨里建立了“蔡群苗族蜡染刺绣有限公司”。

  “当时赚钱很容易。”蔡群告诉记者,由于传统刺绣和蜡染非常具有民族特色,当时地方政府每年都会订购大量产品用于接待礼品,再加上其他的政策扶持,政府的帮扶可以说是“从产到销一条龙”。

  眼看蔡群的生意越做越大,同村不少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也纷纷回乡创业。在她的带领下,村里相继有18家农户开办了家庭作坊,一批拥有技术的“绣娘”当起了老板。

  然而近两年来,这些传统手工作坊遭遇了严峻的生存问题。由于占大头的公务消费已经“绝迹”,旅游消费一直低迷,有的作坊一年仅靠企业的一两个礼品订单苦苦支撑。蔡群来北京开“两会”之前,村里已经有4家作坊关门停业,“绣娘”再次踏上打工路。

  “政府大包大揽、‘从产到销一条龙’的帮扶从今往后不会再出现了,这是所有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必须要适应的‘新常态’。”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兴义市布谷鸟民族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王菁认为,返乡创业必须要先考虑好自己的“核心盈利点”,不能只想着政府扶持。没有政府扶持就活不下去,这种“温室的花朵”是无法适应市场竞争的,最后只能被淘汰。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