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南昌棚改缘何“不差钱”?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聚焦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南昌棚改缘何“不差钱”?
发布日期:2015-03-30 09:36:00  浏览次数:12

  伴随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内部二元矛盾也在日益凸显。不少城市新城高楼耸立,金融商贸日益繁盛;老城区则是棚户区、低洼危旧房连片,遗落在高楼大厦的阴影里,有的已经成为社会的隐患、群众的隐痛、政府的隐忧。

  2013年,江西省南昌市启动了大规模棚改、旧改工程,民生热点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住房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城市二元结构之困逐步消融。请看本报记者来自南昌基层一线的调研——

  新城的烦恼与老城的困惑

  “我有一个梦想,希望每天早上八一大桥不要那么堵,这样我就可以至少多睡15分钟。”王浩是南昌市豫章小学四年级学生,家住红谷滩新区。为了不迟到,他每天早上7时不到就要赶往位于老城区的学校。

  小王浩的梦想让他的父亲王先生百般纠结。10年前,响应南昌市建设、繁荣新城区的号召,王先生一家告别生活了20年的老城区,搬进一江之隔的红谷滩新区。“那时新区虽然配套差了点,但空气质量、居住环境都是老城区无法相比的。”但让王先生没想到的是,高起点规划建设的新城区也遭遇了成长的烦恼。

  来自南昌市公安局红谷滩分局户政大队的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红谷滩常住人口仅有54766人,而截至2014年底,红谷滩常住人口已超过50万人,增长了近10倍。人口的增长打乱了这座新城的发展节奏:一方面,日渐繁荣的金融、商贸以及工作、居住环境,吸引着老城居民趋之若鹜;另一方面,优质的医疗、教育等资源仍然集中在老城区,现有的公共服务体系无法满足新城居民所需。

  老城居民也有“困惑”。市民埋怨:“新区变化大,老城欠账多。”10余年间,南昌市将人力、物力、财力集中投向了新区建设,但在城市的另一端,大面积的棚户区、低洼危旧房和城中村,遗落在高楼大厦的阴影里。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尽管具备市民身份,但在公共服务、就业、居住、生产生活等方面并未真正享受市民待遇,他们离城市很近,却又很远。

  今年66岁的周明望大爷,就是其中的代表。从南昌市十字街路口一座星级酒店后面的小路进去,不到100米的距离,就能看到一大片低矮的房屋,处处可见泥巴和竹子糊成的墙壁,腐烂的木柱,残破的瓦片。周明望指着十字街99号一栋老式筒子楼,告诉记者,这就是他家的老房子。“这里原来有35户,最近十来年,房子越来越破,生活愈发不便,有些住户实在是‘坚持’不下去,东拼西凑买了房,或搬出去租房住了。”周明望说,虽然心里对新房充满期待,可他明白,以自己的收入和年龄,这个梦想很遥远。在十字街362号一栋砖木结构的房子里,今年90岁高龄的秦大姺,已经居住了70多个年头。秦奶奶的小儿子告诉记者,他家的房子一年四季都阴暗潮湿,见不到太阳,下雨的时候,外面下大雨,里面就下小雨。“最麻烦的是,由于房子没有卫生间,上个厕所要10分钟才能走到外面的公共厕所,而洗澡只能用澡盆将就一下。”

  2013年,南昌棚户区居民的生活迎来了转机。当年,南昌市正式启动史上规模最大的棚户区改造工程,计划到2017年,改造288个棚户区,总占地面积约4.7万亩,房屋建筑面积约2058万平方米,涉及约9.6万户、36.5万人。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