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B2B网讯 近年来,各地在城市绿化美化工程建设快速推进的同时,也促进了绿化种苗产业迅猛发展。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物质基础,山东绿化苗木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面对园林市场繁荣景象下的种植和管理两大难题,笔者将逐一进行分析。
苗木发展(三农B2B网配图)
种植品种单一
首先,山东省内几大主要种植基地品种单一的问题尤为突出。各大基地因为单一树种的大面积种植在占领市场份额的初始阶段取得了很大成功,全国各地的订单纷至沓来,然而,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单一产品的市场份额逐渐缩小。这一地区的苗农由于看到最早经营的那批种植户因为种树发了财,纷纷跟风而上,种植面积不减反増,但由于市场调控能力不突出,资源淤积,供大于求的现象愈演愈烈。
针对这一现象,还需错时培育,不要盲目跟风。依据“种什么,卖给谁,怎么种”的规则做计划,先确定终止品种和预期生产的产品规格及上市时间很重要。
第一,选择、引进优良品种或珍惜树种,实行标准化生产。山东属于暖温带植物分布区,可选择、驯化的珍稀树种、外来树种颇多,况且省内做产品生产的企业较多,做品种引进、推广的企业较少,既要选择观赏性优良、适应立地条件广泛、抗病虫能力较强的品种种植,又要选择珍稀树种或异地彩叶树种种植,如南方的香樟、含笑、中山杉等已北移到临沂、济宁进行驯化、培育,使城乡绿化树种、品种更加丰富多彩。选择好种植品种,就要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和数量,实行统一标准培育,才能形成市场、便于销售。
第二,错开时间种植,或实行超常规培育,避开苗木上市高峰。常见的树种、品种,尽管种植量大,市场需求也大,如果能错开种植时间,避开上市高峰同样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生产者也可打破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实行超常规培育,例如采用延长或缩短苗木生长周期,乔木修建、嫁接成灌木、彩叶品种或造型树,小乔木培育成大乔木等措施。
第三,利用优势经营苗圃,降低育苗成本。相同的苗木品种和规格,如果不能错开上市时间,就最大限度降低生产成本,在市场竞争中降低销售价格,抢得先机占领市场。例如利用政策优势享受政府资金扶持或补贴,租用公路两侧或荒山荒坡廉价土地,引进新优品种,购进、使用新型机械减少人工成本等。
根据当前国家政策和形势的发展,大规格园林绿化苗木的需求量将会减少,中小规格城镇乡村绿化、生态造林苗木的需求量将逐步增多,实现“节约型园林”,发展“平民苗木”将在近几年内盛行。
苗圃管理薄弱
苗圃管理不到位造成质量不高、没有市场竞争力是苗圃常见的另一大问题。一些农民盲目跟风培育的种苗,栽植密度大,管理不到位,肥水过大,再加上频繁的病虫害,推向市场后没有竞争力,等同于资源浪费。
山东苗圃众多,大多是粗放的经营模式,对苗圃也是随心所欲地管理。作为经营者,苗圃的经营管理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充足的、多种规格的、优质的苗木是园林绿化建设和提高环境质量的重要物质基础,作为生产培育苗木的基地,园林苗圃经营管理的好坏,是提高城市绿化水平的保障。
苗木质量决定着苗圃的生存与发展,影响苗圃苗木生产质量主要有管理人员、材料、园林机械、生产方法和环境五大因素。
在生产力诸要素中,管理人员是主要因素,所谓“事在人为”、“人定胜天”就是这个道理。
材料是苗木生产的物质条件,也是提高苗木质量的重要保证。材料的质量控制则应合理选择苗木品种、合理组织材料供应、合理组织各种生产资料的使用、严格检查验收、重视农业生产资料的性能、质量标准、适用范围。
苗圃机械设备的控制包括机械设备的选型、专门的操作人员和机械设备的维修与养护。
技术与方法控制包括苗木生产周期内所采取的育苗技术、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水肥管理、剪枝造型等方面的控制,保证所培育苗木的规格一致、形状良好、生长健壮,提高苗木销售量,这也是苗圃苗木质量管理和成本管理的关键。
环境因素主要有气候、土壤、水分、地形等自然环境因素和病虫草等生物因素。在苗木栽培管理过程中,要根据苗木种类和苗木生长发育状况适时调整苗木生长的环境条件,如及时防病虫、除草,合理进行水肥管理,合理选择苗木的栽培方式等,为苗木生长创造最佳的环境及栽培管理条件。
另外,园林苗木生长的过程控制也有不容忽视的重大作用。在苗木生长的各个阶段,从播种、扦插等苗木繁殖到苗木出圃都要认真管理,以保证苗木各生长阶段的质量。苗圃生产部门主管策划并确定生产资源,组织、协调、指导生产部门人员照章生产;协调部门内部以及与其他部门的关系,确保苗木生产计划能保质保量完成。技术部门要制定苗木生产标准及相应的生产技术,协助苗木的生产流程安排,编制生产质量标准和技术指导文件,进行必要的现场操作指导和过程质量控制。按规定对苗木生长进行观测、评价,对验证和确认的苗木质量负责;同时负责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校验、维修和控制,保证苗木生产顺利进行。
园林苗圃是城市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繁殖和培育园林苗木的基地,其任务是用先进的科研手段,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以较低的成本投入,有计划地生产培育出园林绿化美化所需要的各类苗木或相关园林产品。园林苗圃的“产品”除具有公共性和法人性之外,更重要的一个特点是“活物管理”占有更大的比重。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园林苗圃的生产、经营活动多是国家调拨,计划成分占很大比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苗圃的所有制形成发生巨大变化,出现国有、集体、股份制、私营等所有制成分并存的局面。园林苗圃的经营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复杂。园林苗圃的经济管理就是要充分运用自然和人类的各种知识和信息,形成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特定顺序和流程,减少无效劳动和浪费,鼓励相互配合与创新,从而“最经济地”进行苗圃的建设、生产和经营。
纵观市场发展,苗木种植户还应保持理性,不盲目、不冒进、多学习、认真观察市场以适应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