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推动民族种业走向世界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聚焦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推动民族种业走向世界
发布日期:2014-05-23 09:05:45  浏览次数:20

三农B2B网讯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从一粒小种子演绎出遍地金黄,孕育着自然的传承和生命的延续。作为世界农业发源地和栽培植物起源地之一的中国,承载古老文明的农业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农作物种子的驯化与选育史。2014年5月26日,传承90年的种业界“奥林匹克”——世界种业大会将来到农业大国,在北京这个结点上,搭建起中国种业和世界沟通的桥梁。


 

作为一座国际化大都市,北京农业占GDP的比重已不足1%。但你也许不知道,目前北京保存国家级种质资源40余万份,居世界第二位;每年选育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数量和种业销售额占全国10%,初步建成中国种业科技创新中心、国内外种业企业聚集中心、全国种业交易交流中心,搭建起种业发展服务平台。


世界种业大会前夕,记者走进北京的城市郊区、科研院所、种业基地,探寻北京籽种产业半个多世纪的光辉足迹,感受北京向着打造“种业之都”目标迈进的铿锵脚步。


经历四个发展阶段,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决定籽种产业成为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首要产业


在北京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记者看到,这里采用被业界称为“黑马”的DH(单倍体技术)育种,进行大规模、高通量、流程化的品种选育,“从国外引进技术并消化创新,目前我们已经和国外先进水平不相上下。”中心主任赵久然说。


如今,蛋白质和同工酶电泳技术、DNA分子标记技术鉴定杂交玉米种子纯度技术等已在北京广泛应用。科技创新改变着农业面貌,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在北京,包括种业创新在内的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已达70%,这在建国初期是不可想象的。半个多世纪以来,北京种业摸索前行,逐渐发展为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首要产业,成为中国种业的一张“晴雨表”。


早在1950年3月,北京召开郊区干部扩大会部署郊区农业生产,就把推广良种作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十大措施之一提了出来。自此至改革开放前,北京种业处于事业恢复阶段,和全国一样,这期间种业工作方针是“四自一辅”,自繁、自选、自留、自用,辅之以必要调剂。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种业开始起步,直到“八五”末,期间施行“四化一供”建设(生产专业化、加工机械化、质量标准化、品种布局区域化及以县为单位统一供种),走上了依法治种道路。北京种业也实现了从“事业”向“产业”的转型,产业雏形基本形成。


从“九五”开始,北京种业进入快速发展期,主要特点是在全市规划中把种业上升到战略位置。1997年,市委市政府提出把发展包括籽种农业在内的“六种农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2007年,进一步确立开发四种功能、发展四种农业的总思路,把籽种农业作为开发农业生产功能的首要内容。


进入新世纪,中央密集出台扶持种业发展的多个国家级意见和规划,中央1号文件也多次提出加快种业科技创新,做大做强民族种业。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种业发展,籽种产业逐渐进入到巩固提升新阶段,2010年10月启动实施的《北京种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明确提出打造“种业之都”的宏伟目标。成立了种业发展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农业局。近几年,通过出台发展意见、与农业部、科技部战略合作、召开首次种业工作会等方式,北京“种业之都”的思路不断清晰,框架逐渐成型。


跳出农业看农业。从资源禀赋看,北京是典型的“缺水少田”地区。自身的不足以及超载使用,北京人均水资源量已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80,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20;人均耕地降至0.16亩,远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最低限,且全市山区面积超过6成。从空间布局看,北京是典型的“大城市小农村”,城镇化率已达86.2%。这些因素决定了北京不可能像全国其他地区,尤其是粮食主产区一样,大面积、大规模地抓农业生产。


那么北京的比较优势何在?在于各种现代农业要素集聚。北京是政治中心和总部基地,便于吸引国内外种业大公司进驻;拥有在全国农林科研科技竞争力排序前20名中一半以上的科技创新机构,农业科技人才近两万人,两院院士近一半在京工作,拥有一大批国家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全国半数以上重大农业科技成果出自北京;


农产品及种业需求市场巨大,且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金融资本充足,各级政府对种业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北京是信息之都,物联网、遥感技术、三网融合等信息化技术为种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北京冬冷夏热的地理气候优势有利于不同类型农作物新品种的筛选。


“自然禀赋的‘先天不足’,以及‘后天努力’形成的比较优势,决定了北京农业发展不能走传统农业道路,籽种产业本身最具‘高端、高效、高辐射’特征,是北京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现代农业的历史选择。”北京市农业局局长吴宝新说。


四大种业协调发展,北京种业基本确立了全国“三中心一平台”的地位,保障力、竞争力显著提升


北京“首善之都”的特殊位势决定了保障农产品充足供应的重大意义,要实现“粮丰仓实”的目标必须充分发挥“种”的作用。北京种业起步早,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



上世纪80年代北京采用细胞(花粉)培养技术育成花培小麦京花1号,在国际上率先应用于大田生产,标志着北京小麦花培育种走在世界前列;玉米采用黄早四自交系育种开创了独具特色的我国玉米优良地方种质创新,相关品种参加了在中华世纪坛举行的20世纪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封存仪式;蔬菜育种中甘蓝自交不亲和系选育及配制的7个系列品种,开创了上世纪70年代国内应用自交不亲和系方法配制甘蓝一代杂种先河……


历经多年发展,北京农作物、畜禽、水产、林果花卉四大种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农作物种业步入产业化、法制化快速发展轨道;畜禽种业进入以服务科技型绿色牧业、休闲牧业、精品畜牧业为目标的发展阶段;水产苗种整体优势稳步上升;林果苗木育种规模达到空前水平。在全国基本确立了“三中心一平台”的地位,即中国种业科技创新中心、国内外种业企业聚集中心、全国种业交易交流中心,种业发展服务平台。


农业最终要靠科学解决问题。市委、市政府立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增加科技投入,组织创新公关,加快成果转化,强化科技教育,科技兴农、科技兴种成效明显。北京拥有种业研发机构80多家,专业育种人员1000多人,特别是2005年之后,成立了农业育种基础研究创新平台,将国内外56个单位,包括7位院士在内的450名育种专家招致麾下。


目前,北京已初步形成全国种业的科技创新中心,技术研发水平全国领先。每年育成各类新品种400多个,选育主要农作物新品种数量占全国的10%;2012年通过国审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12个,占全国的11%;由北京农林科学院牵头的杂交小麦育种技术创新世界领先。研发并大面积推广了京研系列大白菜、京欣系列西瓜等瓜菜新品种,林果花卉育种研发科研网络初步建成。


“北京通过新兴适用技术大力发展籽种产业,改变传统耕作和种养方式,提高‘米袋子’、‘菜篮子’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充分发挥首都高端农产品供应和城市应急安全的基本保障功能。”北京市农业局副局长郑渝说,“通过籽种产业在京孵化、在郊区应用、向全国推广的模式,北京种业也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北京是国内种业企业聚集密度最大的地区。截至2012年,全市发证企业292家,占全国的4.8%,其中农业部农作物“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7家(全国72家);籽种经营企业达到1361家,其中部级发证28家,占全国的11%。去年全国评选的10家明星企业中,北京有3家入围;全国种业前10强中有北京企业4家。中种集团、德农、奥瑞金、金色农华、联创种业、中农大康等一大批有实力的种企逐渐挑起了民族种业大梁。


2012年,全市种业销售额达107.6亿元,约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0%,其中农作物51.21亿元,畜牧23亿元,水产2.47亿元,林果花卉30.95亿元。杂交玉米种子销售量2.2亿公斤,全国推广面积1.4亿亩,占全国的27.4%。全市农作物种子进出口总额3.7亿元,占全国贸易额的37%,占全球贸易额的2%。


围绕种业创新成果转化,北京不但有“国家队”,还有“区县队”、“企业队”、“农民队”,构建起多个网络平台,搭建起辐射强、带动效应明显的发展服务平台。10个郊区县建成国家级、市级、区县级、企业和科研机构四级农作物新品种试验展示基地20余个,面积达3000公顷,建成畜禽良种场192个、水产良种场52个,每年有数千个国内外新品种在京郊试验示范,吸引来自国内外数百家科研、企业和生产单位数千人参观、考察和观摩。


实施2468行动计划,“种业之都”构架日渐成型,借世界种业大会契机助力“国家种子硅谷”梦想起航


种业是关乎民族兴衰和国家兴亡的战略产业。但长久以来,世界上一直靠“发达国家出良种和技术,发展中国家出土地”的模式来发展生产,减少饥饿。虽然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种子市场,但民族种业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北京种业已成为全国种业发展的排头兵和引领者。“通过集成首都优势资源,实现北京种业跨越式发展,对于强化对全国种业的引领、做大做强民族种业意义重大。”郑渝说,经过多年发展,“种业之都”的框架愈发清晰。


《北京种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把“种业之都”的核心和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