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赤峰千百年来旱坡地农业得以改变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聚焦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赤峰千百年来旱坡地农业得以改变
发布日期:2014-04-17 08:40:38  浏览次数:17

三农B2B网讯 “这儿原来大部分是旱坡地,每年春全看老天爷脸色种地,下雨就种点,不下就拉倒。今年到现在,没雪也没雨。要是去年,这地就算完了。但今年再旱些也没关系,再过几天,一开阀门就能滴透,就是个丰收。”4月中旬,旱情持续,农民王凤海站在自家地头,和记者说起节水增粮项目给村里带来的变化时,笑得合不拢嘴。

 

王凤海今年61岁,是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牛营子镇南荒村民,种了一辈子旱坡地。旱坡地指的是在北方干旱地区山坡上开垦出的农田,外形有点儿像南方的梯田,只不过因为当地“十年九旱”,泥土始终是干巴巴的。喀喇沁旗去年冬天至今都没有降水,田里的土坷垃一捏就成粉末。

 

2013年,南荒村6000亩土地被列入农业综合开发节水增粮项目区,正式结束了“旱坡地难打粮”的历史。据介绍,当年各级财政投资540万元,在项目区内平整了4500亩土地、维修8眼井、新打7眼井、埋设了29.7公里的地下管道,地里全部种上膜下滴灌玉米。

 

“这是当年见效的东西,不是扯大旗。”王凤海说,村民们一开始并不认可,但到了秋天都拍手称赞。“原来1000斤还得是风调雨顺,去年最低1500斤,好的1800斤,1斤玉米1块钱,平均每亩多收个五六百元没问题。”

 

除了增粮,膜下滴灌的节水效益也十分明显。南荒村民朱文平说,原来是老井、旧机器、加软管打造的“小白龙”,抽3小时水只能浇1亩地,上了膜下滴灌以后同样的水能浇15亩地,每亩地光水电费能省五六十元。

 

赤峰市松山区上官地镇村民许庆森说,原来村民一到开春就围着几口井抢水浇地,没几天就把井抽干了,现在水利用率高了,一口井管一两百亩地很轻松,抢水的场景也见不到了。他说:“现在水不瞎、省电费,还能增产几百斤,我们村还有300亩旱坡地呢,这样的财神爷项目啥时候再来?”

 

记者还发现,因为土地变得高产、高效,项目区内渐渐开始有了现代农业的影子:项目区内土地流转速度加快,土地流转费由原来的80元涨至350元;农民不再背着药箱下地打药,而是开上小四轮打药车,从种到收的机械化率大大提升;出现了多个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民每亩地给合作社380元钱,合作社从种到收全包干,农民平时省下时间可以进城打工,只要年底回来卖玉米就行。

 

据赤峰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统计,自国家2012年开展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以来,赤峰市已陆续开工建设35万亩节水增粮项目。其中,已见效的20万亩“节水增粮行动”全年可节水1079.3万吨,当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050万公斤,新增种植业总产值2052万元。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