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B2B网讯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科技支撑力量不足。”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陈良正一语中的。
高原特色农产品(三农B2B网配图)
发展现代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是“硬件”,先进技术推广是“软件”,如何通过“软件”打通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综合效益增加的“最后一公里”?
业界专家表示,农业科技是提高高原特色农业竞争力的强有力支撑,是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前提,是建设云南新农村的重要条件。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应加强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完善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推动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业农村科技信息化建设。
【现状】
科技贡献率低 创新成果转化推广不到位
调查显示,云南目前科技创新投入不足,云南省农业科技投入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0.15%,阻碍科技兴农技术进步,云南农业科技贡献率低于4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个百分点以上。大多数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品为初级产品,产品的附加价值不高,投资回报率不理想。
业界人士分析表示,云南省多数企业整体上仍处于科技水平低,产业和产品发展低层次。而且产业链延伸不够,云南省农产品加工程度低至15%,远远低于全国40%的水平;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广不到位,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不到30%,农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市场竞争力弱;这些因素极大制约了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
据了解,云南具有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好等优越条件,但是由于受地形地貌和多种气候条件等综合影响,加之农业基础设施成本较高,加上市场化与信息化水平较低,人才缺乏,云南高原特色农业面临科技支撑不足的现状。
云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张汝坤认为,云南省是边疆民族地区,受地理、历史、经济等因素影响,农民受教育层次普遍较低,高中以上学历还不到3%,主动接受新科技的意识较差,对农技新品种、新技术的运用观念淡薄。
“目前,云南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全国仍处于落后水平,产业发展层次较低、产业链延伸不够,大部分特色产品还处于原料行、初加工型生产阶段;特别是劳动者整体素质不高,科技贡献率低,农村科技进步缓慢,支撑能力弱。” 张汝坤说。
云南省农科院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杨万林说,云南农产品由于精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的科技含量低,容易被模仿,导致产品同质化竞争。
“云南在农产品加工环节投入不足,特别是创新平台缺乏,研究队伍弱小,科技支撑严重不足。”杨万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