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B2B网讯 2004年起至今,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11年聚焦三农问题。这一次,亦无例外。在今年的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三农问题依旧浓墨重彩。
今年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又在关注三农问题的哪些方面?提出了哪些针对性的意见呢?
五大功能区域开启“五型农业”
1月21日,市政协委员、市农科院副院长唐双福表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一个关键词,就是农业现代化。今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2014年目标任务里,就有发展现代农业的具体举措。
在他看来,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关于建设五大功能区域的战略部署,就是为重庆的现代农业开启了一扇大门。
“五大功能区域的战略部署,为重庆创新发展现代化的‘五型农业’提供了一个历史性机遇。”唐双福说。
“五型农业”包含都市功能核心区的“都市智慧型”农业;都市功能拓展区的“都市服务型”农业;城市发展新区的“城乡统筹型”农业;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生态循环型”农业;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生态观光型”农业。
例如,在看起来最不大可能发展现代农业的都市功能核心区,就可以推动产业发展、政策规划、金融支持等“总部农业”。同时,引入创意农业和智能要素,通过集成应用物联网、水肥一体化灌溉等技术,发展微型智能农业,形成都市屋顶农庄、阳台菜园,让市民分享智慧农业成果,在都市中感受农趣。
唐双福认为,“五型农业”代表的是典型区域农业发展模式,体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自由流动,它们在五大功能区域中有机结合、相互作用,有助于重庆现代农业的进步。
“这种划分并不仅仅是我个人的浅见,而是集合了众多农业方面的专家集体智慧的结晶。”唐双福坦陈,重庆的地理、气候等条件的独特性,注定了重庆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有极强的针对性。政府工作报告中也着重强调了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未来“五型农业”大有可为。
金融创新将释放农村生产力
“在一个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总会向充满活力的领域集中。农业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