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培养新型农民队伍 确保农业后继有人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聚焦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培养新型农民队伍 确保农业后继有人
发布日期:2013-12-27 08:11:24  浏览次数:16

三农B2B网讯 “庄稼地里挣不了钱,村里40岁以下的人几乎都不种地,他们要么外出打工,要么上学,真正务农的人数用手指头都数得清。”农民周斗全说。

 

农业(三农B2B网配图)

 

周斗全所在的重庆綦江区赶水镇铁石垭村二组全部284名农民中有近百人外出打工,留下种地的几乎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事实上,在中国各地农区,55岁以上的农民已成为农业“主力军”。

 

为了破解“今后谁来种地”难题,近日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鼓励发展、大力扶持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确保农业后继有人。

 

“老人农业”已成为困扰中国农业发展的现实问题。1996年中国进行第一次农业普查时,50岁以上的农业从人人员比重仅占18.1%,2006年第二次农业普查时上升至32.5%。

 

照此趋势,到2016年中国第三次农业普查时,农业劳动力中50岁以上所占比重预计将超过50%。“对照这个标准,"靠谁来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养活中国人"确实是一个严峻而现实的挑战。”农业问题专家、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刘俊说。

 

专家认为,中国“老人农业”的现实状况,会直接引发三方面问题:农业生产进度时常受到影响;传统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逐渐被“懒人农业”替代;农民总体年龄偏高、知识水平有限,农业生产新技术、新设备“推广难”,难以承担未来农业现代化重任。

 

面对“老人农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育职业农民为重点,建立专门政策机制,构建职业农民队伍。

 

“未来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如何留住并培育出新一代职业农民,是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重庆市农委主任夏祖相认为,要使农业后继有人,关键是要通过规模经营解决效益问题,使农业有钱赚、有效益,这样才能催生一大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2013年以来,中国加紧出台培育、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关政策措施,从农业补贴、市场环境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

 

截至目前,全国经营面积在100亩以上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已超过270万户。在上海松江区,粮食种植户由2007年的1.49万户减少到2012年的1206户,户均经营规模113亩,家庭农场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超过城镇家庭收入水平。

 

农业部在中国粮食主产区安徽省的调查显示,目前该省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2/3左右,而通过规模经营,有效减少了劳动力需求量,缓解了老年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张红宇说,在国家相关政策扶持之下,有资本、懂技术、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将是未来中国农业发展的主力军。通过土地规范流转,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出现,将逐步改变过去中国小农经营“生产不经济、经营低效益”的问题。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